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

ID:51676062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4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_第1页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_第2页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_第3页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_第4页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幼儿园预设和生成课程的认识和思考无锡市仁和幼儿园教师暑期培训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和教师共同生活,一起获得发展、完善人格的同生共长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全世界都提出了创新教育、终生教育的要求。由此,幼儿园教育的载体——幼儿园课程也纷纷进行了变革。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教育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应该顺应新时

2、期的教育要求,不断调整我们的课程观,对幼儿园课程要有清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创造性地实施、积极地反思建构,让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传统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997李季湄)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形式的活动性、经验性;对象的特殊性、不可替代性。近期的理解:课程是一种活动,一种经验,一种内在

3、的旅程;是教师和儿童一起深入未知的世界,一起体验、探索、操作和思考,一起经验喜悦、快乐、挫折或痛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是教师和儿童一起书写的“成长故事”。因此课程是生活经验的诠释。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2001虞永平)课程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在不断地丰富。课程概念更加重视对幼儿成长需求的关注,以及对特定的本土社会文化的关注。二、什么是幼儿园预设课程课程和生成课程?预设课程:就是预先制定好的完整的课程计划,安排好了课程

4、的目标、内容、进度,分配好了每一个课时,甚至有的课程计划把每周、每天、以至于上下午要做的每一个具体活动都安排好了。课程计划有详尽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课程实施的每一步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严格地执行计划,根据既定的方案,引导儿童像计划中预想的那样活动一番,以达到预想的目标。生成课程: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式,即用说明生成课程不是什么的方式来说明生成课程是什么。他强调,生成课程:1、不是“罐头式”的课程。罐头式课程好比一本由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写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其

5、中有预先设计好的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者们在制作这种罐头课程时考虑到了足够的细节,老师(不管她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与经验,对孩子有什么了解)只要打开罐头盖,取出其中的部分内容,就能依照详尽的设计说明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实现出来。罐头式课程中也许是设计得很好的方案,因为它们一般是由学有专长的、有经验的人精心编制的,从理论上讲,在贯彻国家的幼教方针、保障幼教目标的实现、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反映新的教育指导策略方面是有一定价值的。但这样的课程毕竟是设计者们根据他们所了解的儿童(一般来说是具有标准化年龄特征的儿童)设计出来的

6、,这些儿童并不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在班级中的具体儿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课程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见得符合老师们自己班上儿童的具体兴趣、需要、经验和发展水平。2、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所谓木乃伊式的课程,指的是那些曾经很有生命力、对儿童也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已失去了其生命力、对儿童也已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曾经有过生命力的、从实践中来的非常成功的活动,总结处理成典型案例后装到罐头里,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原封不动地去执行,结果可能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因为儿童是变化的,时代也是变化的,以老案

7、例套新情景、新儿童,自然不会合适。3、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如果真是那样,课程就不叫课程了。”尼莫说。也许有人会问,生成课程不是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吗?不是强调要为孩子的学服务吗?瑞吉欧教育的弹性计划不是要“追随儿童”吗?  生成课程的确特别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因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引导有效的学习,教育者必须关注儿童,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课程的目的性。课程毕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8、目的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课程的目的既包含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也包含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因此,它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儿童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学生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儿童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