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

ID:51792799

大小:505.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9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_第1页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_第2页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_第3页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_第4页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分子生物学question.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右手双股螺旋,细胞内最稳定、最常见的构象,92%湿度,直径2.0nm,螺距10圈,大沟较深,很宽,小沟深窄右手双股螺旋,存在于脱水DNA,DNA-RNA杂交分子,双链RNA,湿度75%以下,直径2.55nm,螺距11圈,大沟深窄,小沟宽浅湿度、盐浓度、离子种类的影响左手双股螺旋,直径1.8nm,螺距12圈,大沟平坦,小沟很深较窄。存在于天然DNA的特殊区域中,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小沟大沟小沟大沟B-DNAA-DNAZ-DNA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波长范围为400~760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入射光=反射光+分散光+吸收光+透过光A260nm:核酸在260nm的紫外光下具有特征吸收峰。A280nm:蛋白质在280nm的紫外光下具有特征吸收峰。A260/A280的比值,用于评估样品的纯度:纯净的样品,比值大于1.8(DNA)或者2.0(RNA)。如果比值低于1.8或者2.0,表示存在蛋白质A260nm=1,50ug/ml双螺旋DNA,40ug/ml单链DNA增色效应:核酸变性以后,在260nm处的吸收值上升的现象。DNA分子中碱基间电子的相互

3、作用是紫外吸收的结构基础,但双螺旋结构有序堆积的碱基又"束缚"了这种作用。DNA变性后DNA双螺旋解开,于是碱基外露,碱基中电子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紫外吸收,故而产生增色效应。减色效应:核酸复性以后,在260nm处的吸收值下降的现象。DNA的均一性:1)指DNA分子中碱基组成的均一性,如人工合成的只含有一种碱基对的多核苷酸片段,与天然DNA比较,其Tm值范围就较窄。因前者在变性时的氢链断裂几乎可"齐同"进行,故所要求的变性温度更趋于一致。2)指含有待测样品DNA的组成是否均一的意思,如样品中只含有一种病毒DNA,其Tm值范围较窄,若

4、混杂有其它来源的DNA,则Tm值范围较宽。其原因显然也与DNA的碱基组成有关。DNA聚合酶α和δ是细胞核染色体复制的主要参与酶。DNA聚合酶α为多亚基酶,其中一个亚基具有引物酶活性,并具有合成DNA的活性,但持续合成能力低。DNA聚合酶δ具有很强的DNA合成能力。DNA聚合酶β:主要作用是修复核内DNA。DNA聚合酶γ:存在于线粒体内,负责催化线粒体DNA的复制。DNA聚合酶ε:相当于原核生物内的聚合酶I,是一种修复酶,参与DNA的修补合成。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聚合酶α、δ、β、γ、ε切口平移(nicktranslati

5、on):切口产生3’-OH和5’磷酸基团,DNA延伸合成3’端,5’端被小片段降解,缺口位点沿着双链向3’端移动。是在体外向DNA分子引入放射性标记核苷酸的技术。3’-OH3’3’3’3’5’5’5’5’3’3’5’5’3’-OH5’-P染色体末端的复制(端粒酶的工作原理)复制泡:这是DNA双向复制的方式。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就称为复制叉。两个靠得很近的复制叉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复制泡”。转录泡:是由RNA聚合酶核心酶、DNA模板链以及转录形成的RNA新链三者结合形成的转

6、录复合物。在转录的延伸阶段,RNA聚合酶使DNA双螺旋解链,暴露出长度约为17bp的局部单链区,因外形酷似泡状结构故称之为转录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