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doc

案例分析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doc

ID:51908366

大小:3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案例分析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doc_第1页
案例分析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案例三 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    春恨文学主题是中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所经常表现的主题中的荦荦大端,反映春恨审美人生体验的作品,构成了文学主题史上的一股股汹涌的情感浪潮。纵观春恨文学主题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春恨文学主题由雅文学的诗歌最开始生发开来,并最终在唐宋诗词中达到繁盛。但这一文学主题在逐渐渗透进入族人血脉并沉淀成为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后,就开始一点点显露在几乎一切文学样式中,包括戏曲、小说等等叙事体裁。   春恨可分为两种:一是面对初春、仲春美景的怨春、恨春,见美景反生愁思,感伤自身本质

2、没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得到应有肯定;另一种,则是面对暮春残景的惜春、悯春,痛惋花褪红残、好景不长,联想自身在现实中的被否定,如同春光难久,春去难归。上述两种春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使两者交织而难于判然而分。但春恨本质上的意义在于前一种,包括前者向后者演变的过程。春恨效应的实现过程,正是主体对芳春美景终究归于红消香落的心理体验过程。   在春恨文学中,春恨常常是借助女性口吻抒发自身本质得不到实现的怅恨之情,原因既有社会的也有女性自身的,应当说是交织杂糅非常复杂的。简单地说,其一,男权社会文化决

3、定了在男女关系中,男性多居主动地位,女性处于被动的地位,难免导致内心的怨恚;其二,在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的文化中,女性群体成员自身的弱点比如善妒、争宠、短视等往往导致其容易流于期待不成的嫉恨。加之古代女性知识上的贫乏,文化上的封闭导致的见识短浅更促使了女性的易于嫉恨,她们很自然地也联想自身的种种苦楚强化对于大自然美好春光的嫉恨。其三,春天是万物复苏,动植物生长交配繁殖的季节,原始巫术的感应思维和生殖崇拜让古人将女子与春紧密联系在一起。春十分符合女性的期待,女子似乎在春季里获得了更高的角色地位,更无法

4、阻遏内在喷薄欲出的情怀,难于抵挡那催人释放、表露自己情感的外在触媒。于是本就“恨事无限多”的女子在春季里更深感“偏能惹恨长”。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古代女性成了普遍性的春恨主角身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