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关系.doc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关系.doc

ID:51930793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9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关系.doc_第1页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关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A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类型大体上呈现出两大主要类型,即西北部的游牧文化和东南部的农耕文化。与此现象相互对应的一个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周边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即频繁的军事冲突、统一、分裂、交流、依存、统治与被统治等等关系现象,大都发生在上述周边与中原的关系之中。实际上,所谓周边与中原的关系主要是北部、西部的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之间的关系B 1.自然生态环境对互补关系的决定性意义及其形成的机制两种文化间关系的互补性是由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2、。就形成而言,二者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具有构成二者在较深层次上的互补关系的决定意义,因为,“经济文化类型不是单纯的经济类型,而是经济和文化相互联系的特点的综合体。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方向和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居住地和住房的类型,交通工具和搬运重物的方式,以及饮食和用具、衣服、鞋帽和装饰等。”①不同的生态环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塑造了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或者说,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之中的各民族,依据他们的由生态环境决定的各自不同的生计方式,选择了他们各自的社会组织形式及各种典章制度

3、和意识形态(包括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大致的分界线。在历史上,随着气候的变迁,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在此界线上交错互动。故从经济文化类型的角度来看,与其说万里长城是古代人为的地理屏障或军事设施,毋宁说它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间的自然界线,长城在经济文化类型间的互补关系中,建立和维持着一种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秩序。万里长城绝不仅仅是军事设施,因为在历史上,中原王朝修筑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阻挡北方骑马游牧民族的南下,而这正好反映了两种经济文化类型间密切关系的存

4、在。反过来说,如果二者间没有什么利害关系,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筑万里长城了。所以,万里长城的意义,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不仅仅是一种界线的象征,更重要的或更主要的是一种密切的互补关系的象征。只有认识到它实际上反映了特定关系的存在,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在修筑万里长城,但却始终未能有效地阻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生态环境的差异虽然对不同文化类型的形成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