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

ID:51964736

大小:1.16 MB

页数:115页

时间:2020-03-26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_第1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_第2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_第3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_第4页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防护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陈沅江 电子课件 第3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章第1节 职业卫生毒理基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一节职业卫生毒理基础职业卫生毒理学是属于毒理学的研究范畴。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超越了这一简单定义,它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指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不是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但可参与体内代谢,具有生物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对机体可能产生毒性作用。以下简称为化学物。外源性化学物质知多少?如何对他们进行研

2、究?根据毒理学的定义可知,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关注毒性鉴定,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不仅研究各类化学物对人类的危险度,而且要研究这些物质对鱼、鸟、蚕、陆栖动物和植物以及其他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的潜在影响。机制毒理学:研究化学物对生物体产生毒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其他的研究领域: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等。职业卫生

3、毒理学(Occupationalhygiene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职业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性质和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外推至人类,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发生机会与频率,并作出定量的安全性评价。1、毒物(poison)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只能从引起中毒的剂量大小相对地加以区别,因此,毒物的概念总是与其剂量相关。一、毒物、毒性、毒性作用、危险度例如:作为营

4、养素的维生素A、D,若过量摄入,也会引起毒性反应。补钙的例子。目前,全世界登记的化学物质已达到1000多万种,人们经常使用和接触的约有7~8万种,此外,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产品投入市场,使人们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有关化学物质的分类,随目的和习惯的不同有多种方法。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1)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剂、中间体、副产品、杂质、成品等。2)食品添加剂如糖精、香精、食用色素、防腐剂等。3)日用化学品如化妆品、清洁与洗涤用品、防虫杀虫用品等。4)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剂等。5)医用化学品

5、如各种剂型的药物等。6)环境污染物如存在于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化学物质。7)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8)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剂。9)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2、毒性(toxicity)某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大小或高低,可以通过它对机体产生损害的性质和程度表现出来,而且同进入体内的量有关,所以引起某种有害效应的剂量是衡量毒性的指标。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高。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如高毒性物质微量进入体内,即可造成损害;而低毒性物

6、质大量进入体内,才产生有害效应。除物质与机体接触的数量外,毒性大小还与接触途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及物质本身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接触途径:多数情况下,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而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经口、经皮、经呼吸道等)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即进入量与接触量之比)是不同的。如经静脉染毒时,其吸收系数为1,即完全被吸收,一般表现出的毒性也较高。其他静脉外途径染毒时一般吸收系数都小于1。经口染毒时,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由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被代谢(称为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此时,代谢产物的毒

7、性直接影响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按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为1次或24h内多次对实验动物高剂量染毒,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则为较长时间时间(至少1个月以上)内对动物反复多次对实验动物低剂量染毒。许多化学物质的急性染毒和较长时间染毒的毒性表现不同,它们既有强度差别,还可能有性质差别。如:有机溶剂苯的急性中毒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重复接触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不同毒物即使染毒剂量相同,但吸收速率不同则中毒表现也将不同。吸收速率快者可在短时间内达到作用部位并形成较

8、高浓度,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毒性。与时间相关的另一影响因素是接触频率。对于具体的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