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

ID:52035944

大小:5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1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_第1页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_第2页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_第3页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_第4页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城乡规划和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10000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规划中的人文景观设计绪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化,人文景观的合理规划成为彰显农村资源特色,实现资源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脱贫致富的可靠途径。然而,人文景观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土地被大量侵占、资源被巨大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以及生态与文化景观特征迅速消失等等。因此,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构建人文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模式,培育农村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已十分迫切。本课题选取人文景观类型为调研对象,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工农业生态系统、居住生活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融

2、贯整合研究。希望通过典型示范基地的建设,寻求农村规划建设中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1-3目前国内对于新农村规划真实理论的研究文章和著作都比较多。由文献可知,基本上每一本新闻学原理著作,在论述人文景观利用有效性时都会提到整体保4-6护利用的理论,对于整体利用的概念也是各有说法。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正步入快速城市化时期。2005年北京市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2006年新年伊始,在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推动下,北京市的规划重点逐步转移到新农村规划中来。在北京市规委和农委的推动下,北京市掀起

3、了新农村规划热。然而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较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主要源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人文景观中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聚落等,具有脆弱性、易变形等特点,一旦变异,很难恢复。因此,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应作为发展新农村人文景观的重要主题,要尽可能防止农村人文景观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破坏,要坚持“保护第一,

4、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人文景观的开发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在这里,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在保护人文景观的同时将传统民居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第2章新农村规划与人文景观的关系2.1新农村的规划类型由于许多农村正处于向城镇转换的过程中,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所以,新农村建设必须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就目前我国农村的总体形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需要区别对待。2.1.1中心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郊区农村重点发展为城市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都市农业和休

5、闲娱乐服务的第三产业。积极建设成为特大城市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农牧产品工业基地和休闲度假基地。用城市的理念规划农村,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2.1.2商贸流通型建设模式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形成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长三角农村地区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为其商贸流通型发展模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1.3乡镇企业带动模式以发展乡村企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增

6、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发达经济地区利用区域经济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财政支付能力优势,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工业反哺、城市支持为条件,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各类工程为抓手而展开。同时在农业劳动力转移方面,积极开展农村股份“村改居”合作制改革、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健全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项改革。2.1.4资源与产业带动建设模式在资源条件较好和非农产业比较发育的农村地区,其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集约发展农

7、村非农产业,从而建立资源集约型农村经济。2.1.5城镇发展带动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衔接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县域城镇的工业化进程,改善小城镇的生活条件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实现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发挥聚集效应全面提升农村工业化整体水平。同时,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步降低,相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实现农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2.1.6现代农业带动建设模式农业是该类型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因此其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来实现。发展现代农业

8、的突破口,在于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通过发展以节约劳动力为特征的农业机械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