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

《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

ID:52038513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_第1页
《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_第2页
《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_第3页
《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弈》教学建议与反思(董旌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弈》教学反思及建议小榄镇德星小学董旌武《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八组选编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第一篇文言文。通过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这是学生笫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他们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屮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就成为我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就说说我的设计思路、我在备课屮遇到的困惑以及我教学之后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帮助。%1.设计思路1•利用旧知迁移,谈话激活兴趣。《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

2、》,首先,我利用孟子的一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切入点,先鼓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新知的自信心,又从学生熟悉的有关孟子文言警句引入孟子的介绍,再利用一个深入浅出的例子,饭否,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为学好本课提供了动力。2•读通全文,整体感悟,了解课文梗概。学生初学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读不通顺。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树立了“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这部分教学我采用了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感知正确的句中停顿和语气。从而领悟文言文

3、的特点,完成由读正确到读连贯的过程,使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兴趣盎然。3•读懂全文,激活思维,自悟句意文意。读懂全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照书后注释,让学生由知道每句话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内容,这是教学的难点。全文共五句,为了降低解释的难度,我在教学中坚持“先扶后放”,“先学后教再学”的原则,以平等的心态,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句话很简单,我就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并引导学生悟出学法。第二句话比较长,也有难懂的地方,我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互动。课文的最后三句是议论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解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读懂哪句就解

4、释哪句,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屮,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的创设意在改变传统模式为明理明理,而将学生直接引入课文内外的各个角色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到达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的目的。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二、备课中的几点感悟:1•字字落实逐字精读尽管教参对初次接触古文的小学生在译文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耍能正确讲解文章大意即可,但教师在备课时,翻译文言文必须做到字字落

5、实,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例如,我第一次试讲时,学生提到者也,之为等。可是我给出的答案却比较模糊。因为相当多的文言文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备课时教师最好能做到逐字精读、比较加归纳、总结出规律。虽然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到的复杂知识点,我们可以一言带过,但这只言片语也一定不能是含糊错误的,应该要有启发性,应该对他今后学习有所帮助。(我的困惑是这方面的资料很难找到,决大多数都是意译。)2•教法的确定,以学定教。最好的教法不一定有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

6、主观能动性,收到良好踏实的教学效果。三、教学后的一点体会:1.读的环节耗时过长,2•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如用两课时来完成的话,可能还可以扩充一些同类型的课外文言文,以丰富学生知识。3.有的句子让学生读的目的性不强.最后,同样以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话共各位老师共勉,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