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基础——致初学书法的朋友.doc

何谓基础——致初学书法的朋友.doc

ID:52040562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何谓基础——致初学书法的朋友.doc_第1页
何谓基础——致初学书法的朋友.doc_第2页
何谓基础——致初学书法的朋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何谓基础——致初学书法的朋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呵谓基础——写给初学书法的朋友米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用汉字,生活在汉字的环境下,所以书法学习要比学画、音怎等艺术门类从众要多,原因不言而喻。但是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书法被人们有时当成了写字,这是个历史问题,因为古人一直在实用和艺术两个层面徘徊不定,有人称书法是一门“骑墙”的学科。但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拿起毛笔,面临的问题肯定和民国之前的“知识分子”不一样,因为用毛笔写字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写字的实用功能已经消退了,我们现代人只能用书写春联等形式缅怀一下,拿起笔,我们不再用作传播文化知识、不再用作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再用作给亲朋好友写信、不再用作做

2、笔记、不再用作考试(现在考试2B铅笔用的更多)、不再用作财务、不再用作批改文件、不再用作书写诉状……,总之,现代人拿起笔面对的只能是书法的艺术层面问题。生活中很多朋友问我关于“书法的基础”这个问题,我是个懒人,为了今后不再一遍又一遍的论述这个问题,就梳理一下,形成一篇短文。唐楷是不是书法的基础?苏轼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里我想说的是:第一,这里说的真书,不光指的是唐楷。第二,东坡先生是以人的具体形态比喻三种书体的形态,就是这三种书体体现的视觉感受给人产生的印象。但很多人把这个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乎便有人说:不会站,你就想走;不会走,你

3、就想跑。所以学书法要先学唐楷云云。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时,我一般不先做回答,我会反问唐楷是哪个朝代的书体,被问者答:唐代。我又问: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家?被问者答:东晋。我又很谨慎的问:这两个朝代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被问者思索了一番,也很谨慎的回答:晋在前,唐在后。我乂问:那么王羲之有没有学过唐楷?被问者不屑的答:穿越剧看多了吧!一脸的不屑。我又问:那为什么王羲之没学过唐楷成了书圣?一般的被问者会就此打住,会大不了了,个别好事者会说:因为王羲之的老师是钟繇啊!这跟谁是谁的老师没什么关系吧?书体的衍变不是我们想象的,在隶书之后出现的是草书。而非先有楷书再有行书后

4、有草书。就好像汉隶不是从小篆演化而来的一样。如果你想深究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去读一读《中国书法史》,还有文人书法和民间书法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不妨也看看。那么究竟什么是基础?我们首先要知道,书法是孕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文化就是书法的里,书法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属于表,是承载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明白传统文化和书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临帖、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临帖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技术表现在哪里?就在古代的经典法帖中。我们要获取就要像古人学习,就必须临帖。那么,究竟要临哪本帖?这是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中国书法

5、以用笔方法的不同主耍分为碑学和帖学两大类,甲骨、金文、秦小篆、汉隶、魏碑等属于碑学的范畴;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一路的草书、行书、楷书属于帖学的范畴。由于碑刻(不是所有的碑刻都属于碑)在刀刻斧凿的过程中不免与书丹产生偏差,以及风雨侵蚀的漫漁等等原因,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已经不是很清楚,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分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很大困难和障碍的,清代民国诸先贤终其一生都是在研究如何碑,但没有说他们并没学过帖。所以存世的二王一路的书法墨迹多,刻帖等资料也保存的比较完整,相对于碑来说帖所传达给我们的东西更直观、清楚、全面。无疑帖是我初学者学

6、习书法的首选。那么在帖学的范畴里,要先学那个?个人认为,后世的诸多书家都是从二王父子那里传承下來的,那么二王彳亍草书是学习帖学绕不开的,学二王的支流而缺失了技法的全面,比如唐楷,唐人也都学王,唐楷在用笔上强调了起收笔和折,绞转缺失,这一点越往唐以后,愈演愈烈,最终唐楷走不下去,这种极度的强调变得越来越刻意,也就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因素,此后的几百年再无一位传承唐楷的大家。所以建议大家开始学的全面一点,但不是说其他的书体不能学,都是传统,都可以学,只不过是你什么时候学,怎么学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初学者学行草,主攻帖为《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孙过庭《书谱》,至

7、于这两本帖有什么好处,你不妨想想,不妨翻翻那两本帖再说。当然孙过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最终都是耍学的,包括篆隶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