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

ID:52041661

大小:357.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31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_第1页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_第2页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_第3页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_第4页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伍春兰2问题在课堂中,不同的同学接受能力不同,我们老师怎样控制自己的讲课进度,才能让更多的同学学会知识?3主要策略:依从多数,兼顾两头课例: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片断)人教版8上Ch14轴对称14.3等腰三角形4师:满足什么条件,一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呢?中等生: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师:由等腰三角形定义,我们得到:(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

2、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任何定义都具有性质和判定两方面的功能,用咱们数学术语来说,就是定义是充分必要的。5师:除了定义,同学们猜猜看,具有什么条件,也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呢?优等生:有两等角。师:怎么想到这个条件?优等生: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反过来。师:××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逆命题),得出猜想。使用了我们数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即一个命题是正确的,通常还要研究它的逆命题是否也是正确的?另外,边等我们已用过了,也只有考虑角等了。6

3、师:将你的猜想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完整地说出来。优等生: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师:请看各自的学案,探讨这个命题是否正确。7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命题“翻译”这个命题可“翻译”如下已知:在△ABC中,∠B=∠C(图1).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学困生学案图18(2)命题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只要证明AB=AC即可。于是该命题可简述为:等角对等边(3)命题证明法1:过点A作角平分线(图2)。证明略法2

4、:过点A作BC边上的高(图3)。证明略(4)结论证明结果说明:猜想正确。上述命题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简述为:等角对等边图2图3学困生学案9成绩中等生学案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命题“翻译”在△ABC中,∠B=∠C(图1).根据图1写出这个命题的已知和求证。(2)命题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只要证明什么?10成绩中等生学案(3)命题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是利用作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三种方法证明的。这三种方法是否都可以用来证明

5、这个命题?尝试证明,并说出的你的结论。(4)结论上述命题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吗?上述命题简述为什么11学优生学案(1)命题“翻译”画出与命题相关的图,并写出上述命题的已知和求证。(2)命题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只要证明什么?(3)命题证明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这个命题?你是怎样想的?(4)结论12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问题情境(起点)是多数学生可以理解并且是有兴趣的问题展开(过程)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指导。13为学困生提供较密的“支架”(甚至提供答案),为

6、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提供疏密有致的“支架”,而为学优生提供大跨度或不提供“支架”,给他们较大的独立思考空间。交流时可利用学生差异(差异是一种资源),让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教师的引导和提升很关键。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想?基本思想方法是什么?能否延拓?等等怎样兼顾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合理掌握授课进度?如何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 现实情境的能力?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伍春兰15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做题目很厉害,能考出好的分数,但是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

7、怎么办了,那么数学知识如何学以致用?16首先,有意识、恰时恰点、不断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考量现实世界。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激发他们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表达的动机,逐步养成学生用数学看世界的意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17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名曲的高潮、物体的摆放、建筑物的特征点(门窗等)、高跟鞋、优选法钟表月历……18其次,有意识地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特殊的现实情境往往并不明确地显示普遍的数学知识方法,因此学会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并

8、不一定自然地就能解决现实情境下的问题。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学会构建普遍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特殊的现实情境的联系,逐步发展学生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价值。19生活中的不少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函数、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来解决,因此在有关函数、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适时地有机融入现实情境,如银行利率表、股势(基金)走势图、工资上税、上保险、阶梯水价(电费)、邮件(包)计费、出租车计费、贷款买房、上网(手机)费用、旅游价格、房屋装修、人口增长等等20例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