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

ID:52092221

大小:385.8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31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_第1页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_第2页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_第3页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_第4页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念要明确》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概念要明确本章的教学重点和要点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7/25/202112.1什么是概念概念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例如:国家法律黄河美丑信任思维对象人们思考的对象,这种对象可以是某个/类事物、某种性质或关系。属性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统称。特有属性一事物独有而它事物都不具有的属性。非特有属性对一事物所以成为该事物不起决定作用的属性7/25/202122.2概念的逻辑特征2.2.1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又称之为概念的含义。2.2.2概念的外延反映在

2、概念中的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事物,通常称之为概念的适用范围。7/25/20213楚人遗弓楚恭王一次出去打猎,半路上发现丢失了弓。侍从们请求去找回来,楚恭王却说:“不要去了,楚人丢了弓,楚人会捡到,何必去找?”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遗憾的是楚恭王的胸襟还不够宽大,说人丢失了弓人会捡到就行了,何必加上‘楚’字?”“楚人”是“人”的种词项,它的内涵要比“人”多,但它的外延要比“人”小。楚恭王看到、想到的只是楚人,心胸当然很狭窄。把“楚人”中的“楚”这一内涵去掉,就把它变成了“人”,这样就使楚恭王的眼光提高一

3、步。7/25/202142.2.1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要通过语词表达,语词的意义是由概念赋予的。2.2.2区别(1)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而虚词一般不表达。(2)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语词表达。(3)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例如逻辑一词2.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7/25/202152.4.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区分标准:所反映对象的数量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例如泰山、雷锋、世界最高峰、重庆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例如法

4、律、法学家、人民英雄、心目中的偶像2.4概念的种类7/25/202162.4.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区分标准:所反映的概念是否是集合体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休斯敦火箭队、树林、中产阶级非集合概念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例如队员、树木、书二者的区分非集合概念反映事物的类与类分子之间的关系;类与类分子的关系:类是组成类的分子共性的概括,每个分子必具有该类的属性并属该类。集合概念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集合体由个体组成,每个个体不必具有该集合体的属性。7/25/202

5、172.4.3正概念和负概念区分标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合法行为、正义战争、正当竞争负概念又叫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不合法行为、非正义战争、不正当竞争7/25/202182.5概念间的关系2.5.1全同关系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SP7/25/202192.5.2真包含于关系PS7/25/2021102.5.3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关系,又称属种关系。PS7/25/2

6、021112.5.4交叉关系外延仅有一部分相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SP7/25/2021122.5.5.1全异关系外延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SP7/25/2021132.5.5.2全异关系中包含两种特殊情形:RRSPSP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特点:S与P的外延不同S+P=R(外延)特点:S与P的外延不同S+P

7、P,S与P外延间具有的五种关系为:SPPSSPPSSP全同关系包含于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7/25/2021152.6明确概念的方法2.6.1概括与限制概括与限制的逻辑基础——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如果外延大则内涵少,而外延小则内涵多。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注意问题限制与概括只能在具有属种/种属关系的概念间运用。单独概念是外延最小的概念,不能进行限制。7/

8、25/202116郑板桥与老和尚郑板桥有一次去造访了一座寺庙。老和尚见他衣不出众,貌不惊人,就显得很冷淡,对他说:“坐。”然后对站在一边的小和尚说:“茶。”交谈了几句之后,老和尚发现郑板桥知识渊博,并非凡人,于是改变态度,谦恭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最后,当老和尚了解到此人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郑板桥时,立即显得十分殷勤,笑容可掬地说:“请上坐。”又连忙叫小和尚:“快敬香茶。”临走时,老和尚请郑板桥题词留念,郑板桥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