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潘丽).doc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潘丽).doc

ID:52092963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潘丽).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潘丽).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潘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潘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淮南市2008年小学数学学科参评论文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洞山中学潘丽电话:6657286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代学习方式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培养

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下面结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新教材的使用,谈一谈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引路点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在深入,智能在发展。作为倡导“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应首先把“问题”收集起来。没有问题,谈何“问题解决”教学?问题哪来呢?事实上,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

3、数学专家和教材编写人员凭空想出来的,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也就在我们的身边,服务于教学,借此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但是,从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看,比较普遍地重视了教师的提问,忽视了学生的疑问。因而课堂上就出现了老师问,学生答,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班中少数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不给学生发问机会的现象,这样就体现不出“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由不理解到比较理解到最后全部理解,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由不熟练到比较熟练到最后完全熟练。”这一过程。因而,在学生学

4、习新课前,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布置作业:回家找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观察一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你能解释吗?有许多同学在家发现了关于二月份天数不固定的问题。结果第二天,我一上班级,就有好几个学生争相告诉我关于二月份的事。当时我特别高兴,表扬了这些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品尝到发现问题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思维能力与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5、: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看书阅读,单纯地吸收知识,谈不上发现和创造。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应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不但要弄懂基本知识,还要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注意多样性,可以由教师提出,但若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潜能开发的价值就更大。开放的课堂更多是让学生来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因数时,教师只要提示这节课中我们要来

6、学习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成员——因数,接下来则引导学生大胆置疑:“什么是因数?”、“学习因数要具备哪些已有知识?”、“应该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好因数?”“因数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一连串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提问的能力,更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他们迫切地想将之解决,大胆地说,这堂课已经成功一半了。提出问题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问题解决”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设问的情景,提供设问的机会,把提问权更多地从教师那里转让给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

7、可笑、漫无边际的,但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或当堂答复,或引导讨论让学生自己释疑,或在课后做个别解释。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指责嘲笑。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勇敢提出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三、引导探索,形成学生自主参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

8、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