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

ID:52241133

大小:45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03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_第1页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_第2页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_第3页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_第4页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浙江专用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届高三语文高考专题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浙江专用版)第1节 文言文阅读第2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纲对于这一考点的明确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掌握起来更困难。因为虚词的用法更灵活,使用频率更高,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更大。但虚词的作用又极大,实词常要靠虚词的帮助(组合、连接、修饰、辅助等)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所以,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是读懂文言文不可或缺的条件。正因为掌握文言虚词的难度太大,《考试说明》对应

2、掌握的文言虚词数量仅规定了18个(而、何、乃、者、乎、于、若、所、为、因、之、则、与、且、也、以、焉、其);从题型来说,形式比较稳定,一般每个选项由两个句子组成,每个选项的前一句来自试题选文,后一句则来自高中课文。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内容也比较固定,只是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并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所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还是强调句意的理解,结合句意的理解来判断句中虚词的用法与意义。此外,对教材中的文言文更应重视。浙江省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所考查的文言虚词如下:年份文言虚词2011所、因、以、于2010

3、其、而、焉、于2009以、而、为、之高考中经常涉及的文言虚词词类包括介词、副词、代词、连词、助词等。一、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见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介词的考查,多注重意义的区别。二、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见的副词有“乃、其、且、则”等。三、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见的代词有“而、何

4、、其、若、焉、之”等。文言文中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是多样的,甚至有的还具有实词意义。关于代词的考查,在语境中辨析该词是代词还是非代词,是一个常见设题点。四、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且、而、以、则、与”等。五、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以及表达某种语气或音节的虚词。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文言虚词的复习,首先强调重视课文,特别是高考命题取句的热点课文:初中教材有《岳阳楼记》、《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高中教材有《鸿门

5、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等。重要课文,应在课本中分门别类作出记号,再利用晨读时间,反复阅读体会,逐步掌握重点虚词的基本用法。其次,要注重积累归纳,比较异同。积累文言虚词应当是通过阅读实践,结合典型句子日积月累。如若能将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中比较识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见本书附录)。此外还有一些固定结构,表示特定的意义。如“如(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对你怎么办呢?)“若之何毁之?”(为什么毁掉乡校?)常见的还有“何……为”“何以……为”“何……之有”“不亦……乎”“无乃……

6、乎”“得无……乎”“何其……也”等。下面介绍几种推断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方法。1.词性界定法因为要求重点掌握的18个虚词中有很多“身兼虚实二类”,根据该虚词的搭配或者在句中的位置,只要能确定两个要求判断的词的词性不同,其用法也就肯定不同了。比如“以”,作介词时,往往后面跟名词或代词,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如“至丹以荆卿为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勇气闻于诸侯”“间以诗记所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父母之遗体行殆”“以其无礼于晋”“树之以桑”“乃入见。问:‘何以哉?’”等。这几句中的“以”字后

7、面都跟名词或代词,均为介词。“以”作连词的时候,后面多跟动词或形容词。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属予作文以记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等。这几句里的虚词“以”后跟动词或形容词,均为连词,表目的或原因等。2.位置推断法有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夫”字,在句首用作发语词;在句中用作指示代词,或表示停顿;在句末用作语气词。例句分别为“夫秦有虎狼

8、之心”(《史记·项羽本纪》)“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再如“其”字,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其制稍异于前”(指示代词,那)“其融于物也”(代词,它)“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其可怪也欤”(指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