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

ID:52242646

大小:325.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651-2012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11.220B4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651—2012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EradicatingTechnicalRegulationforPorcinePseudorabiesofLarge-scalePigFarm2012-05-28发布2012-06-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651—2012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宿州市动物

2、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占松鹤、车跃光、蒋作强、刘华、周迎春、朱良强、董先敏、吴言柱、栗新。IDB34/T1651—2012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净化条件、轻度感染场的净化、免疫、重度感染场的净化、净化标准、病死猪的处理、控制措施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

3、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T18641伪狂犬病诊断技术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猪伪狂犬病Porcinepseudorabies,PR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属的猪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常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症状。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常出现返情而屡配不孕或不发情;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20

4、%~30%,死亡率为10%~20%。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3.2净化eradication为达到消灭和清除某种动物传染病传染源的目标,而对该病发病地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4净化条件4.1免疫状况要求猪场未用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或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如果使用全基因疫苗(如常规灭活苗),则应换成gE基因缺失疫苗,半年后着手净化。1DB34/T1651—20124.2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的检测4.2.1检测抽样按猪群的规模采集所有种猪,以及4、7、10、13、16、20、24周龄猪血清各6~10份。样品的采集、保存按NY/T5

5、41执行。4.2.2检测方法按照GB/T18641,猪伪狂犬病原采用RT-PCR法检测,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4.2.3分群将血清学阳性猪与血清学阴性猪分群饲养,扑杀野毒感染猪群,后备母猪只要检出gE阳性即予以淘汰。4.2.4分级根据野毒感染阳性率的高低,分重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15%)、中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大于1%,且≤15%)、轻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1%)、阴性场(野毒感染阳性率为0)。5轻度感染场的净化猪场不使用疫苗免疫,采取血清学普查,发现血清学阳性,进行确诊,淘汰带毒猪。6中度感染场的净化采取免疫净

6、化措施,一次性净化。6.1免疫6.1.1疫苗选择选择经农业部批准,适合当地(场)血清型毒株的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时,一个猪场只能使用同一种基因缺失苗,不能使用两种或多种基因缺失苗。6.1.2免疫程序6.1.2.1基础免疫无母源抗体的猪在7日龄~10日龄和55日龄进行2次基础免疫;有母源抗体的猪在10周龄~12周龄和14周龄~16周龄进行两次免疫。6.1.2.2种母猪初产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6.1.2.2.1种公猪基础免疫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野毒感染抗体消失后,改为每半年一

7、次。6.1.3免疫效果监测2DB34/T1651—2012免疫接种后,应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按照GB/T18641进行免疫效果判定,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补免。6.2监测6.2.1监测范围及时间根据各地(场)的实际情况对猪场定期进行每年2次监测。经免疫的种猪所生仔猪,留作种用的在100日龄时进行检测。6.2.2监测比例种公猪(含后备种公猪)应100%、种母猪(含后备种母猪)按20%的比例抽检;对有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100%进行监测。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6.2.3监测结果处理发现野毒感染

8、阳性猪及隐性带毒者应淘汰处理。母猪短期无法淘汰的,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其与健康猪群之间接触和人为传播。7重度感染场的净化采取免疫净化措施,分步实施。7.1暂停向外供应种猪。7.2免疫程序按每4个月免疫接种一次。每次免疫接种后抽样对猪只免疫抗体监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