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对交强险受害人范围的一点思考.doc

[精品]对交强险受害人范围的一点思考.doc

ID:52275924

大小:5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精品]对交强险受害人范围的一点思考.doc_第1页
[精品]对交强险受害人范围的一点思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精品]对交强险受害人范围的一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交强险受害人范围的一点思考一、立法例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10条第2款规定,“木法所称受害人,指因汽车交通事故遭致伤害或死亡Z人。”该法第13条规定,“木法所称汽车交通事故,指使用或管理汽车致乘客或车外第三人伤害或死亡Z事故。”我国台湾地区的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将汽车乘客与车外第三人纳入其保护范围。在英国,机动车交强险的受害人指机动车驾驶人以外的受害人,包括机动车上的乘员。美国的汽车责任强制保美国的汽车责任强制保险的保护范围指的是受害人,不仅包括车外人员,也包括车上人员及驾驶人。二、我的思考在理论界,许多学

2、者认为我国法律对“交强险”受害第三人范围规定过于狭窄,不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建议我国“交强险”制度将受害人第三人的范围扩大到包括本车乘客在内。但也有人提出,以上观点实质是对“交强险”制度设计初衷的曲解。机动车的高度危险性以及机动车方在交通事故中的优势地位都是相对于机动车z外的没有任何保护的行人而言,为这些“弱者”提供必要、及时、有力的保护,是“交强险”制度设计的初衷,而木车人员身处车内,机动车的高危性对其影响明显低于车外的无辜行人,而且木车人属于机动车的使用方也是受益方。①笔考认为,后一种观点失Z偏颇。(1)保险法的价值在于

3、分担风险,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交强险制度固然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人,但也公平地保护其他受害人。如果仅仅对行人的风险予以救济,而不顾及车上人员的风险,恐怕与保险法的旨趣相悖。(2)车上人员也有受保护的必要。如果是双方交通事故且都投保了交强险,那双方的车上人员均在受害人Z列。而在我国,单方交通事故是大量存在的,2005年公安部通报《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显示,单方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59.6%,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②在机动车交通事故屮,只有“第三者”方为“交强险”的保护对象。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

4、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交强险”屮的“第三者”为木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司法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第三者”的认定是以受害人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所处的位置为标准,在车内即为车上人员,在车外即为“第三者,”无论受害人是否是“交强险”被保险人,即明确了“第三者”是一个变化的身份。然而,笔者认为,这一区分的标准虽简明易行,但木身就有不合理之处。试举两例:(1)甲为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稈突遇情况紧急刹车,甲不慎被甩出车外,受伤骨折。(2)甲为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稈突遇情况紧急刹车摔倒骨折。在例(1)屮,法院会支持甲的交强险保险理赔请求,而在

5、例(2)屮则相反。从以上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僵化地适用事故发生时所处位置的标准,对于不同情况的处理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因此,笔者认为,不妨借鉴台湾地区和英国的立法例,将车上人员也纳入受害人的范畴,简化受害人的认定标准,即“因交通事故受害的乘客和车外第三人”。对于驾驶人是否要纳入受害人范围,有学者提出,交强险的受害人不应包括被保险人(驾畅曦希:《完善我国“交强险”制度的理性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李顺斂:《浅析交强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9月下。驶人员)

6、,因为驾驶人负是机动车的绝对控制者,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完全的防范和注意义务,对白身职业的危险性具有充分的预见性,其地位与乘客、行人相比也处于“优势”,此外,驾驶人员往往都是车辆运营利益的获得者,故若将驾驶人员归入“交强险”赔偿范围,与立法目的不符。笔者认为,“控制说”和“利益说”诚然没错,但是当交通事故,尤其是意外的单方交通事故发生时,驾驶人员如无过错,却得不到救济,很难说是公平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特定的情形下,将驾驶人员也纳入受害人的范畴,以完善对受害人的保护。如果事故双方均投保了交强险,分摊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