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

ID:52276148

大小:388.51 KB

页数:72页

时间:2020-04-03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_第1页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_第2页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_第3页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_第4页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中庸精要》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讲义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孟子幼年丧父,靠慈母仉氏含辛茹苦,抚育成长。“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成年以后从事私人讲学四十岁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邹、滕、魏,并两度居齐),传播仁义之道、仁政学说六十岁以后回到故乡从事教学与著述“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汉代,《孟子》被朝野视为辅翼经书的“传”

2、。《孟子》之书,经后汉赵岐删定为七篇,流传至今。中唐之后,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上升北宋,孟子与孔子比肩,《论语》《孟子》已驾于六经之上第一节性善论告子主张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有人主张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世硕)无名氏的“有性善,有性不善”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在上古时代,“生”字与“性”字互训。第一节性善论孟子则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看法迥然有别的有关人性的新看法人性本善,就像水向下流。而人的不善,不是由他的本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第一

3、节性善论犬之性与牛之性不同,牛之性与人之性不同。人有自然的食色之性,但人之所以为人,或者说人与禽兽的本质差异,在于人有内在的道德的知、情、意,这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属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第一节性善论人内在的具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等等道德的同情心、正义感、羞耻感、崇敬感和道德是非的鉴别、判断这些东西就是道德理性“仁”“义”

4、“礼”“智”的萌芽。这是天赋的,人内在固有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把这些萌芽状态的东西扩充出去,就可以为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恐)惕(tì,惧)恻隐(哀痛)之心——非所以内(纳,结)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求)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5、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第一节性善论你内心有一个无条件的道德要求和绝对命令,使你不暇思索地去做人作为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下命令,自己支配自己第一节性善论仁、义、礼、智、信等等,不完全是社会他在的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心所制定的法则。这就是道德生活的内在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心,既是理,又是情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良心本心是上天赋予的,“此天之所与我者”“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

6、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第一节性善论孟子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新的观念: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它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不否认人有自然欲望之性,但他的意思是,如将自然欲望作为人之本性,则无法讲清人之与动物或它物的区别只有道德本性才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若照着人天生的特殊资质、情状去做,自可以为善,这就是我所谓人性善,而有人在事实上为不善,不能归罪于所禀赋的质性上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7、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听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huàn)之悦我口。食草曰刍,牛羊是也。食谷曰豢,犬豕是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第一节性善论道德的根据在自己,元无少欠,一切具备。在道德精神的层面上,探求的对象存在于我本身之内。道德的自由是最高的自由,不受外在力量的左右,因为道德的行为总是自我命令的结果第一节性

8、善论反躬自问,切己自反,自己觉识到自己的行为无愧于天人,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捷的了第一节性善论“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cuì)然,见于面,盎(àng)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第一节性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