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

ID:52331954

大小:6.16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4-04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圩田围田,又叫做圩田。圩,即堤的意思。围田、圩田就是筑堤以绕田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地方由于临近江河湖海,地势低洼,容易被水淹浸,不利农作,于是需要筑堤挡水。是有圩田的出现。春秋末年,以越族为主体建立的吴国和越国,就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开始围田了,当时的苏州城附近都有大片围田的分布。楚灭越以后,春申君在吴国故地继续发展围田。至秦汉时期又进一步推广。然而围田的大规模发展却是在唐宋以后。唐宋以后的围田已不是简单的筑圩围水,还有河渠、门闸等水利设施。加上这些水利设施之后,筑圩的作用已不再是简单地挡水,还可以在干旱时开闸引江水进行灌溉,使圩田

2、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利益。圩田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每一区圩田方园都达数十里至数百里,就如大城市一般,如,永丰圩圩岸周围长二百余里;太平州当涂县的广济圩岸长九十三里;太平州黄池镇的福定圩,周围四十余里;无为州庐江县的杨柳圩周围五十里;宣成县的化成、惠民两圩圩岸共长八十余里;芜湖的万春、陶新、政和三圩圩岸共长一百四十五里。如宣州宣城县的化成圩,水陆田达八百八十余顷;建康府溧水县的永丰圩,有田九百五十余顷;太平州芜湖县的万春圩,一千二百八十顷。唐末五代时期,太湖地区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塘浦圩田水利系统,因而,八九十年间只发生了一次水灾,农业生产“岁多丰稔”

3、。当时针对太湖地区四周高而中部低洼的碟形洼地特点,采取的技术措施是,首先开浚出海干河,以三江(吴淞江、娄江、小官浦)为纲,提挚七里、十里而为一横塘,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的周密渠网,使整个渠系通流圩田和高田之间;堤岸则高出最高水位。第二,干渠、支渠、海口和圩堤之间,普追设置堰闸、斗门,主动控制旱涝。第三,创制三路“撩浅军”,共八九千人,分区负责养护。第四,检修和创建捍海塘堤,保证内陆水系的完全发展。第五,建立严密的管理和配水法制,执行治水规划,“美言不能乱其法,财货不能动其心”。圩田表1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年代19491958197419771984湖泊面积(km2)

4、43503141282027402691湖泊容积(亿m3)293228188178174材料一:1949-1998年,50年间有39年发生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其中特大和较大灾害21次,占53%。就大洪灾频率而言,公元276至1524年,平均间隔80年;1525-1851年,平均间隔20年;1852年至1979年平均间隔5年;进入80年代,每隔3-4年1次;进入90年代后,除1990、1992、1997年外,共发生6次较大与大型灾害,平均3年有2次大水灾。材料二:唐代的农田水利很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的统计,全国各州县有各种水利工程二百三十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

5、塘、泾、池、沟、浦、堰、湫、堤、海堤等。长庆四年(824),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代表。它由湖堤、涵洞和溢洪堰等建筑物组成。为了排洪,白居易选择南面一段“缺岸”作为溢洪堰,并将所有的涵洞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溢洪通道。这个工程不仅灌溉近湖田地一千多顷,而且灌溉钱塘湖至盐官一带河道两岸的耕地。当天旱河水干涸时,便从湖里放水至官河,再从河中引水灌田。为了管理好这个工程,白居易为它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如专人管理,定时定量;按制度定时灌溉;管理函笕,计划用水;汛期预防,安全溢洪等。农田水利唐代有一部全国性的水利法典——《水部式》,这是

6、唐朝廷为了管理农田水利而颁布的法规。此书早已失传,到清末才在敦煌石窟藏书洞内发现了残卷。由残存文字知道,《水部式》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灌溉用水制度,有灌区行政组织的条款,有处理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之间矛盾的规定等。牛耕图1、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省力2、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3、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优点:中国历史博物馆据陈廷章《水轮赋》和王祯《农书》复原 筒车是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水轮上所缚竹筒,低可舀水,高可泻水。苗寨筒车南北朝时,饮茶习惯流行于江南。到了唐代特别是到了开元天宝年

7、间,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全国各地茶馆林立,可随时投钱取饮,而且是穷日尽夜,饮之不辍。它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成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唐代茶叶产地遍及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由于茶有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茶的销路甚广,故各地茶场主都是在进行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并且都是大规模经营。793年唐政府征收茶税,当年就征得40万缗,约占全年收入的1/15,可见茶叶在当时政府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开元时,总户数为7417185,元和(公元806—820年)时则仅为236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