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

ID:52344649

大小:587.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4-0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3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苏诗情理与趣理同在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词婉约与豪放并重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

2、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认识苏轼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

3、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才华横溢的苏轼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千古奇才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百姓的朋友、酒仙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大

4、文豪、诗人、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水利工程师——林语堂苏轼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

5、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

6、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苏轼

7、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元佑元年(1

8、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