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

ID:52382152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_第1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_第2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_第3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_第4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眼底观察[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眼底改变情况,探讨影响血液透析眼底改变的因素。方法:分别于血液透析开始和透析12个月时观察血压、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酹以及眼底改变。结果:透析一年后眼底改变的发生率为65.6%,低于透析前眼底改变的发生率84.4%,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岀血、渗出和水肿3项改变的发生率透析后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L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较高,与尿毒素升高、高血压、贫血、水肿等有关,且眼底改变在一定程

2、度上反映了患者全身情况和预后的好坏。[关键词]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眼底[中图分类号]R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14-02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目前约为万分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及疾病谱的变化,发病率还将逐年增加。美国2000年统计有37万尿毒症患者,至2010年预计将达到68万人。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意味着我国目前可能有100万尿毒症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技术通过40余年的发展,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已非常普及和成熟,依靠维持性

3、血液透析生存的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随着血液透析的进行,透析患者视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有关血液透析患者眼底情况的观察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对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的眼底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6-71岁,平均38.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5例,遗传性多囊肾3例,肾结石致梗阻性肾病3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因糖尿病本身易致眼底改变未被列入,从原发病确诊到出现尿毒症进行血透,最长32年,最短9个月,

4、血透前尿素氮>35.7mmol/L,血肌酉干>884pmmol/L0采取碳酸氢盐透析液,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F6聚枫膜透析器,每周透析2次,每次4.5ho1.2观察项目分别于透析开始和透析12个月时观察血压、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酹以及眼底改变。2结果2.1血压有24例较透析前下降20~50mmHg(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剩余3例血压下降0.05)(表1)。由表1可以看出尿毒症患者易出现眼底改变,以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乳头颜色变淡为最多,其次为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以及视乳头苍白、水肿。

5、血液透析后视网膜动脉硬化较透析前发生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乳头苍白的发生率血液透析前后相等,其余各种改变的发生率均低于血液透析前,并且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总的发生率以及视乳头颜色淡和水肿总的发生率透析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都要经历肾功能逐渐下降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过程,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肾功能的逐渐下降,毒素物质潴留逐渐增多,钠水潴留,升压物质增多,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一系列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6、,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重度贫血、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其眼底的改变发生率也相应升高,本组资料显示:透析前眼底改变发生率达84.8%,血液透析一年后眼底改变发生率为65.6%,虽较前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终末期肾衰及维持性血透患者易发生眼底改变。本组患者眼底改变发生率高,与患者就诊较晚或长期误诊,高血压和贫血较重有关,说明眼底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预后的好坏[1],肾病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性疾病[2]。Buzello等[3]在载脂蛋白E(ApoE)缺乏小鼠模型中发现,轻度肾

7、功能不全就会引起原有的动脉粥样斑块迅速增大,并引起斑块浸润的形态学改变,尿毒症状态更可能影响到动脉粥样斑块的质和量,这说明肾功能不全本身可能具有更大的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过量的自由基产物,细胞因子产生过多,炎症因子清除减少,容量负荷过重,内毒素血症以及低水平的抗氧化物质,都可加重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血液透析时存在血管通路相关的炎症,透析器的生物不相容性、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不纯净或污染以及尿毒症的各种毒素均可加重氧化应激,导致补体

8、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前炎症因子产生增加,最终使细胞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Stenvinkel等于1999年首次提出“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概念,认为慢性肾衰及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营养不良、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不同机制相互叠加的结果,血液透析加重了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故血液透析后患者的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反而升高。本组资料显示:终末期肾衰患者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生率最高,达53.1%,其发生率与高血压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关。本组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