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乙腈中丙烯腈、氢氰酸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措施.pdf

粗乙腈中丙烯腈、氢氰酸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措施.pdf

ID:52387438

大小:501.88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粗乙腈中丙烯腈、氢氰酸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措施.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粗乙腈中丙烯腈、氢氰酸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措施.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粗乙腈中丙烯腈~氢氰酸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措施霍凤华刘大为孙家会(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吉林吉林132021)摘要:针对粗乙腈产品中丙烯腈、氢氰酸含量超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调整控制手段,为其他丙烯腈厂家出现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关键词:粗乙腈;氢氰酸;分析。1概述在丙烯腈生产工艺流程中,粗乙腈是从回收塔30板气相抽出,进入乙腈塔,乙腈塔内安装有15块单溢流的浮阀塔板,在乙腈塔中,乙腈和部分水、氢氰酸从塔顶蒸出,乙腈浓度控制在35%一50%,经乙腈塔冷凝器冷却后,粗乙腈部分作为乙腈塔顶部回流,另一部分采出送往乙腈装置进一步提浓,粗乙腈浓度的高低,在进料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回流来调整,粗乙

2、腈浓度低,加大回流,浓度高,减小回流,从乙腈塔顶温也可看出乙腈浓度的高低。2现象描述自2015年1月16日,从分析指标中可以看出粗乙腈中氢氰酸浓度开始上升。粗乙腈中氢氰酸的正常控制指标为小于3%,正常生产中此指标一般稳定在1.3%~1.7%之间,PH值一般在8~9,1月16日后,此指标开始出现高于3%的数值,后持续稳定在3%~3.8%间,很少时间小于3%,且PH值也降至在7.4~7.6之间,同时,也造成乙腈装置的乙腈产品中氢氰酸含量有时超过0.叭%,正常乙腈产品氢氰酸含量小于0.01%,说明粗乙腈中氢氰酸含量确实高。同时,乙腈产品中丙烯腈含量超标,正常乙腈产品中丙烯腈含量为o.025%,

3、通过做粗乙腈中丙烯腈含量为1.5%左右,而分析一丙及三丙粗乙腈中丙烯腈含量为0.005%,说明粗乙腈中丙烯腈含量确实偏高,造成乙腈产品中丙烯腈含量经常超标,只能间断接收粗乙腈,影响乙腈产品产量。3原因分析3.1粗乙腈浓度影响粗乙腈浓度控制过高,可能会造成氢氰酸浓度上升。因此车间降低了乙腈浓度的控制,由原来的35%以上,控制到了30%左右,经调整后,氢氰酸浓度未得到有效好转。3.2回收塔温度控制影响回收塔灵敏点温度控制低,可能造成塔内氢氰酸下移,造成粗乙腈内氢氰酸浓度升高。因此,车间将原来的灵敏点温度控制在88℃,改为控制在91℃,持续保持此指标一周时间,氢氰酸含量未见有效好转,但造成产品

4、中嗯唑值升高,车间又将其控制回88℃。3.3乙腈塔顶冷凝器温度影响乙腈塔顶冷凝器温度低,可能不利于乙腈塔内氢氰酸的去除。车间通过减少进入乙腈塔顶冷凝器的循环水量,提升了乙腈塔顶冷凝器的温度,但氢氰酸含量未见有效好转。3.4乙腈塔冷凝器放空不畅影响如果乙腈塔冷凝器放空不畅,可能造成乙腈塔憋压,也不利于乙腈塔内氢氰酸的排除。车间进行了认真检查,确认放空线无问题。3.5回收塔顶溶剂水量大影响回收塔顶溶剂水量大,会造成塔内轻组分下移,不利于塔内氢氰酸的脱除。车间已降低了回收塔顶溶剂水量。3.6回收塔分层器内丙烯醛含量高影响从1月10日开始,回收塔分层器内丙烯腈醛含量升高,并始终维持在较高数值,丙

5、烯醛可能在回收塔再沸器内进一步分解产生氢氰酸,从而造成回收塔下部氢氰酸含量升高,进而造成乙腈塔内氢氰酸含量升高。目前车间正积极研究解决系统内丙烯醛含量高的问题,观察丙烯醛含量下降时,粗乙腈中氢氰酸含量是否有所下降,从近几天看,已经有所好转。3.7回收塔内件影响如果回收塔内件有所损坏,或塔板翻,将会对回收塔分离效果造成影响,从而造成氢氰酸分离效果不好,使粗乙腈中氢氰酸含量升高。2015年5月装置大检修时,对T_8104塔采出板与一丙装置采出板进行了对比,发现不一样,T一8104塔3噼采出板无盖板,液体下落时,直接从3阱板进入乙腈塔,造成粗乙腈中氢氰酸及丙烯腈含量偏高,此次检修对采出板进行了

6、改造,改造前后如下图所示:改造前:改造后装置开车后,粗乙腈产品质量未见改善,2015年6月开始影响乙腈装置的正常生产。车间对此进行多次攻关,对各项指标进行调整,主要调整手段有提高回收塔灵敏点温度、增加回收塔进料温度、调整回收塔压力、减少E一8113和E一8146冷量、调节E一8146中粗乙腈浓度等,但粗乙腈产品质量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车间认为,造成粗乙腈产品中丙烯腈含量超标,有回收塔内部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因此,车间在2015年10月的大检修中将回收塔所有通道板拆除,对塔内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本次检查未发现塔内件损坏、变形、脱落、塔内聚合堵塞等现象。对回收塔溢流堰高度与降液板底隙进行了测量

7、,发现溢流堰高度与设计的40mm相符合,但降液板底隙为77mm,高于设计的70mm。经查阅一丙车间资料,一丙装置的溢流堰高度与降液板底隙均为50mm,与二丙装置的分别为40mm、70mm相差较大。车间认为,此差别会造成二丙装置回收塔相比一丙装置,塔内气液接触时间短,不利于塔内物料的吸收,不利于丙烯腈与乙腈的分离。参考文献:f11《丙烯腈装置初步设计》第一作者简介:姓名:霍凤华(1970一),男,单位: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职称:工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