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

ID:52387861

大小:2.20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4-05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欢迎您!第二节弹力回忆一下: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做一做用力分别拉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松手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吗?来看看人家在玩橡皮泥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想一想类似橡皮筋,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类似橡皮泥: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2.弹力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弹力: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

2、复原。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1.物体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条件: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小心喽!弹性限度3.原理:(吊)拉环、弹簧、挂(秤)钩、指针、刻度板(盘)二弹簧测力计2.构造: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可以测定力的大小。结论总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提环刻度板(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看清”:看清

3、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小结:一弹力二弹簧测力计1.弹性和塑性:2.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2.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3.构造: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4.使用:5.注意事项:观察、检查、测量、读写。轻按桌面能使它发生

4、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堂堂清练习:1、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为____,分度值为____,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A、4.2NB、4NC、3.8ND、无法判断C0.2N0~5N3.43.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时才会产

5、生弹力。D.4.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5N,则物体的重力为()大于5NB.等于5NC.小于5ND.以上都有可能.C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C.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超过测力计的量程6.弹簧长10cm,用1N的力拉弹簧时弹簧长11cm,用5N的力拉它,弹簧的长度为()A.10cmB.15cmC.50cmD.55cm7.用20N的力能够提起的物体可能是()A.一只

6、成年羊B.一只猫C.一只雏鸡D.两只鸡蛋ABB8.下列几种测量工具中,哪种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A.刻度尺B.弹簧测力计C.天平D.温度计9.如果一个弹簧测力计指针没有正指在0刻度处,而是指在0.1N处,那么使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一个力的大小,示数为3.4N,这个力的实际大小是()A.3.5NB.3.4NC.3.3ND.无法确定10.对于弹簧测力计的认识,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上的测量范围就是它的量程B.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原因在于弹簧的长度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是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的

7、原因D.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力计,因此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水平方向上的力CBB谢谢大家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