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

ID:52388261

大小:1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5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_第1页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_第2页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_第3页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_第4页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培训资料:于述胜-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质教育与中国教育思想传统于述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一、问题的由来1.反思个人的学习、研究经历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现代教育学术史论—中国教育思想传统2.“借来说”到代了“接着说”的中国现代学术思想1)借来了什么?一是西方人的中国观;二是西方人科技工程思维。2)“借来说”何以取代了“接着说”?1富国强兵的国家功利主义;文化自卑;线性史观3)“借来说”的后果尽性成德之教为成材之教所涵盖,生命意义之学为知识技术之学所笼罩;教育学已沦为教育技术之学。3.继往开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造中国的教育学术1)接受教育与研求学

2、术2)文化自觉:尊重、体贴、承担与怀疑、批判23)欲继既往,须先明其“义理”二、中华圣哲的意义世界:一体·感应·生生1.“一体”:天、地、人为一有机生命体天、地、人三才“人者,天地之心也。”仁者,身、心一体而相通、相近、相亲也。纵言之,则“天地━万物━父祖━己身━子孙”,世界乃以己身为主轴、继往开来的连续体;横言之,“己身━家━国━天下”,世界乃以己身为原点、层层外展的同心圆在世即在家:亲亲、仁民而爱物2.“感应”:世界在物我感应中生成马一浮:“程子曰:‘天地之间,只是一个感应。’有感必有应,所应复为感,其感又

3、有应,如是则无穷。”横言之,因缘合和;纵言之,因果相承。3一体之物所以能相感应,乃因“通天下,一气耳”。气分阴阳,阴阳对生迭运:“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分而为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声亦气也:气动生风,风动有声,声振动人。古之气感声动之教实根于此—教化、风教、声教。“同气贤于同义,同义贤于同力,同力贤于同居,同居贤于同名。”(《吕氏春秋·应同》)《荀子》:“君子之学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

4、不可测之谓神。”《庄子·田子方》有“效物而动”之语。郭注曰:“自无心也。”成疏云:“夫至圣虚凝,感来斯应,物动而动,自无心也。”“感应”与“影响”、“作用”、“刺激—反应”43.“生生”:天地之德,人生之的《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让)生命生成,(让)生命成其为生命,(让)生命不断生成。这就是中国的“生命哲学”。《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朱子解之曰:“性之所以为性,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5、法自然”此天与人、自然与当然合一之道,用王阳明“知者行之始也,行者知之成也”来表达,即是:“天者人之始也,人者天之终也。”或者:“自然者当然之始也,当然者自然之终也。”三、“学—教”之道,以感通为根本机制1.“学”、“教”反义共字,且以学论教2.中国文字诠释学依据5《说文》:“爻者,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说文》同时以“效”、“觉”释“学—教”。王念孙《广雅疏证》将“爻·象·视·教·学”系于同一义类,皆通于“效”;王力在《同源字典》中,亦以“教·学·效”为同源字。王念孙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原学》,皆将“

6、学--效”之义原于《易传》之“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至于以“觉”训“学—教”,表达了“学”乃效之外而觉之于内之义,觉、效不分。而《尚书》之“学学半”,表达的是教与学乃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之义,《学记》之释,已非其本义。3.“以修身为本”:修身乃意义传达之根儒者之学,乃意义之学,可以修身括之。修身必展开于日用常行、人我互动之中。6《论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易·家人·彖》:“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可约为二旨:亲亲为意义生成根,修身为意义传达之根。一言以蔽之,“

7、意义—感通”之学以情意为本。《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亦是此义。因此,整个中国教育思想史,实有立于“意义—感通”之学,而予以重新诠释之必要。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