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

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

ID:52390788

大小:90.71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向智红(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辽宁盘锦124114)摘要:针对齐4(1蒸汽驱平面受效不均问题,开展了油井转向注汽试验,对比研究了受效差井和汽窜井两种类型转向后效果,得出了利用汽窜井转向注汽,可有效扩大汽腔波及、改善汽驱开发效果的认识,指导汽驱调控.关健词:蒸汽驱;汽窜井;转向注汽:扩大汽腔:开发效果1地质概况齐40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欢曙上台阶上倾部位。开发目的层为沙三下莲花油层,含油面积:7.9kni!,原始地质储量3774×104t,油层埋深

2、625-1050hi,平均油层有效厚度37.7m,平均孔隙度31.5%,平均渗透率2.06pm:,原始地层压力8.5MPa,原始油层温度36.8℃。齐40块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及前缘薄层砂四种微相类型,属高孔高渗稠油油藏。2开发历程1987年齐40块投入开发,按开发方式划分为蒸汽吞吐开发和蒸汽驱开发两个阶段,其中吞吐阶段按井网调整划分为141m、lOOm、70m三个阶段。2006年12月工业化转驱以来,区块核实日产油上升7个百吨台阶,2009年10月达到最高193

3、1t。与转驱前相比,采油速度提高了0.53个百分点,阶段采出程度12.1%。3蒸汽平面波及规律研究齐40蒸汽驱为70rexl00m反九点注采井网,除65井组莲Ⅱ井区井网较规则外,65井组莲l井区及74井组井网不规则。蒸汽驱平面波及范围与沉积相和注采井距有关,在河道发育部位、边井首先被波及到。油井受效主控因素为地层倾角和沉积相。地层倾角>12。时,地层倾角是主控因素,地层倾角越大,蒸汽超覆作用越强。地层倾角<12。时,沉积相是主控因素,在同一部位沉积有利相带油井先见效。因此,蒸汽优先波及区域为:(1)顺河道方向,(2

4、)注采井距小的生产井,(3)构造上倾部位(大于12。),(4)采出程度高、压力低、亏空大生产井。由于地层温度基本不变,地层压力下降,蒸汽腔不断扩大。利用汽化温度和压力关系确定蒸汽腔范围,65井组各井组均形成汽腔,汽腔半径在15m_40m之间,平均30m;74井组汽驱井组72个,形成汽腔54个,汽腔半径在10m-40m之间,平均20m。4转向注汽试验效果分析4.1先导试验实施情况2010年实施了转向注汽先导试验井组20个,利用汽窜井15口、未受效井5口实施转向注汽。4.2实施后三场对比分析从转向注汽井组前后三场变化明

5、显。转向注汽井组压力场发生变化,转向注汽井井底压力由1.6—2.5MPa上升到4.0MPa。井组油气运移规律发生改变,转向注汽井注入蒸汽向与连通较好的邻井推进,井底温度增加,转向注汽井井底温度由60—206qC上升到234℃,汽腔波及区域增加。转向受效井井底温度由54℃上升到172cc,压力由1.6MPa上升到2.4MPa。转向后平面蒸汽波及方向主要受沉积相带和构造控制。同一沉积条带上,转向注汽井主要吸汽层位与原注汽井主要吸汽层相同,表明转向注汽技术能有效扩大对应汽窜层平面波及,没有改变纵向动用状况。4.3实施后产

6、量变化分析从转向注汽井组产量变化情况上看,汽窜井与未受效井转向效果存在差异。汽窜井转向井组增油明显,日增油80t以上,转向6个月后井组产液、产油下降。未受效井转向初期井组产液、产油变化不大,转向3-5个月井组产液、产油略有上升。转向注汽井组停注回采增油效果明显,从生产曲线上看,汽窜井转向回采后产液、产油高,未受效井回采后与转向前差别不大。4.4初步认识4.4.1汽窜井转向注汽后,见效时间短、增油明显,可进一步扩大汽腔,相反,未受效井受效慢、经济效益差。4.4.2转向注汽井组三场变化明显,平面动用程度提高,但没有改变

7、纵向动用状况。4.4.3转向注汽能够实现改变蒸汽流动,减缓产量递减的目的,从转向注汽井组产量变化来看,措施最佳有效期为半年。4.5扩大试验实施情况转向注汽技术在先导试验基础上,在2011—2013年实施了10个井组,利用汽窜井6口、未受效井4口。从产量变化情况来看,与转向先导试验相同,汽窜井转向效果要好于未受效井。从转向注汽12-028井组生产曲线上看,井组产量有半年的高峰期,与转向前相比日增油8t。5经济效益分析5.1转向注汽井组产液、产油上升明显,油汽比提高,转向注汽井组平均日产液上升65t、日产油上升1It,

8、油汽比由0.12上升到0.18。5.2转向注汽井组压力、温度、汽腔增加,平面动用程度提高,转向注汽井组地层压力平均上升0.12MPa,温度上升15℃,平面动用程度提高10.6%。5.3齐40蒸汽驱转向注汽技术共实施30个井组,累计增油4.6×104t,转向注汽回采增油2.1×104l,措施投入3652.7X104元,创效2005.6x104元,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