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pdf

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pdf

ID:52403068

大小:201.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7

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pdf_第1页
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pdf_第2页
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6期建筑施-I-BUILDINGC0NSTRUCT10NVo133No.6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OnSiteMethodofStaticLoadingTestforPrestressedBoxGirderwithP0st—TensioningMethodofFirstSimplySupportedThenCOntinuOuslySupportedSystem口史如彬(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122)【摘要】在南通市如皋段一级公路工程项目的周圩港桥施工中,为了检验2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组合箱梁的设计和施工质

2、量,了解箱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变形性能以及裂纹的发生情况等,在施工现场对组合箱梁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一静载试验检测,为Z-.程竣Z-.验收和质量评定提供数据。【关键词】桥梁施工现场先简支后连续先张法预应力箱梁静载试验方法【中图分类号】TU7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001(2011)06—0478—031工程概况15.24mm钢绞线。(3)普通钢筋:非预应力钢筋采用I级钢筋和Ⅱ级钢1.1设计概况筋(GB1499—79)。南通市沿江公路(如皋一通州段)的周圩港桥跨径为(4)桥墩处箱梁采用GYZ350×66mm板式橡胶支座,4m

3、×25m,桥梁中心桩号为K12+206.O0,桥梁位于圆曲线桥台处采用GYZF4350x66mm滑板支座。段及超高缓和段上,单向横坡4茗(由内向外),与河道逆交3Oo。2试验目的桥面由分离的两幅0.5m(护栏)+11.25m(车行道)对组合箱梁进行静载试验检测,是为了检验25m先张+1m(护栏)组成。桥面结构为厚10cm的沥青混凝土+厚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组合箱梁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了篇箱梁8cm的C50现浇整体化混凝土,下部基础为桩柱式墩台。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承载、变形性能以及裂缝的发生情况该桥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等,为工程

4、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提供数据。每跨单侧4片,共计32片箱梁;梁高1.376m~1.424m不等,梁上部宽2.4m、下底宽1.Om,梁底、梁侧板厚为25cm;3试验准备边跨端部设置横隔梁,桥墩连续缝处设置现浇中横梁;箱梁3.1试验内容纵缝设置宽325cm、厚18cm的湿接缝。。(1)测试试验梁的跨中、四分点截面处梁底面应力;1_2技术指导(2)测试试验梁跨中、四分点截面顶板翼缘拐角处的应(1)荷载等级:汽车超一20、挂车一12O。力;(2)河道航道等级:水利二级。(3)测试试验梁的跨中、四分点截面处挠度。1.3主要材料3.2试验设备与仪表(1)混凝土:

5、25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现交桥面板采(1)挠度量测采用电测位移计;用C50混凝土:桥面钢筋混凝土铺装采用C30混凝土;桥台(2)混凝土应变量测采用弓形应变传感器;桥墩盖梁、耳背墙、系梁采用C30混凝土;搭板、板端封头混(3)静态应变采用采集仪;凝土、采用C25混凝土。(4)HY99多通道可编程数据记录仪;(2)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A416__92(270级)标准的(5)CR200-2型显微裂纹观测仪等。【作者简介】史如彬(1965一),男,大学本科,工程师。联系地所选设备、仪器必须在标定的有效期内,且室内调试。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季景路370弄6

6、号601室(200137)。3.3试验梁的选取状态【收稿日期】2011-05—25·478·史如彬:先简支后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现场静载试验方法第6期所选梁体已经按照图纸要求就位、安装,端横梁、中横(3)按设计荷载进行纵向最不利活载布置:梁,以及纵向湿接缝钢筋与梁体的预留筋均处于分离状态,(4)计入护栏、现浇混凝土桥面和沥青混凝土铺装等二即所选的试验梁体处于简支状态。期恒载效应;3.4测点布置(5)根据跨中截面最大设计计算弯矩,推算得到试验时(1)测试截面选在试验梁的跨中L/2(I)、四分点L/4简支组合箱梁相应的均布荷载集度。(Ⅱ)、3L/4(

7、Ⅲ)截面,具体见图1所示。4.2荷载的大小】2421242经过详细计算和分析,边跨梁跨中区域最大正弯矩比中跨的最大正弯矩为大;而边、中跨25m板梁的尺寸基本相同,但钢束配置不同,故以边跨跨中区域最大正弯矩1980kN·m(边梁)和1780kN·m(中梁)为控制值:中跨跨中图1试验粱测试截面/cm区域最大正弯矩1440kN·m(边梁)和1320kN·m(中梁)为控制值。经换算得到:(2)两侧面沿高度(0cm、113cm/116cm处)分别布设2边跨一片边梁和中梁所需的堆载总重分别为70t和个混凝土应变片,每片梁共计12个应变测点,具体见图2、62.5

8、t:图3所示。中跨一片边梁和中梁所需的堆载总重分别为47.5t和42.5t。卜_————卜+——4.3试验梁体的确定根据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