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

ID:52404726

大小:1.5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4-05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_第1页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_第2页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_第3页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_第4页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2-抗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抗原主要内容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Microorganisms(bacteria,virus,fungi),parasite,wormsSubstances(proteins,sugar,lipidandnucleicacid)bacte

2、riaviruswormfungi第一节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抗原或免疫原)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抗原。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

3、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一抗原决定基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epitope).不同化学组成和构象的肽链可形成特异性各异的表位.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最小靶结构,其性质,数目,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不同空间构象的抗原与其特异性的关系(一)根据表位的结构分类1.线性表位由连续排列的氨基酸残基所形成,又叫顺序表位.蛋白质类抗原分子由APC加工处

4、理成5~17个氨基酸的线性表位,结合MHC分子形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被T细胞特异性识别,又称T细胞表位.2.构象表位由序列上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在空间上通过折叠形成特定构象,又称非线性表位,可分布在肽链的不同部位,不连续表位.一般天然蛋白质分子多含有构象表位,与BCR具有易接近性,可被BCR识别,又称B细胞表位.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二)根据抗原决定基结合对象分类T细胞表位:主要是线性表位,必须先被APC摄取加工提呈,与MHC结合形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才能被TCR识别.B细胞表位:主要存在于天然抗原表面,构象表位为主

5、.可直接刺激B细胞,不需要APC的处理和提呈,由BCR识别.根据B细胞表位在抗原分子中所处的部位,又分为功能性表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与BCR或抗体结合,免疫优势表位.隐蔽性表位: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与BCR或抗体结合,可暴露于表面,成为功能性表位.二半抗原-载体效应完全抗原同时含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能分别活化T细胞和B细胞.半抗原必须与蛋白质载体耦联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成为完全抗原后才能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半抗原抗体.特点:1.该效应的产生需要半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与载体蛋白特异性的Th细胞的参与.2.半抗原与

6、载体必须耦联或才能刺激抗半抗原抗体的产生.3.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符合MHCII类分子限制性.B细胞即是APC,又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半抗原-载体效应结论:载体不仅起运载半抗原的作用,并且具载体特异性。组别初次免疫再次免疫抗DNP抗体甲组二硝基苯酚-牛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酚-牛丙种球蛋白+++乙组二硝基苯酚-牛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酚-其它载体±丙组二硝基苯酚-牛丙种球蛋白牛丙种球蛋白三抗原结合价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称为该抗原的抗原结合价.半抗原只有一个B细

7、胞表位,只能结合一个特异性抗体分子,为一价抗原.epitopesvalence=6=4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是多价的四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两种抗原分子中带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第三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自身的因素(一)异物性凡是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自身成分发生改变,都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视为异物.抗原与机体间的种系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二)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强于其他。2

8、.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多大于1×104。3.结构复杂性:4.分子构象:5.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能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近的程度。易接近性越好,免疫原性相对越强。6.物理性状:颗粒性,聚合性强于可溶性,单体抗原。二宿主因素(一)遗传因素:MHC是控制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免疫方式1.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