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

ID:52410698

大小:1.09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05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_第1页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_第2页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_第3页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_第4页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掌握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3.背诵短文,积累成语、名言警句。4.会翻译文段,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的思想修养。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贤者或圣贤的人)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2、献整理家,晚年修订了《六经》(修《诗》《书》《礼》《乐》,序《易》,撰zhuàn《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他被称为“孔圣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亚圣”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论语》《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

4、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先生,指孔子学习(知识)表顺接,并且、然后也、同样代词,代指学习的内容通“悦”,愉快温习,反复实习按时语气词,吗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表委婉语气,不也…吗?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生气,发怒从快乐了解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

5、的人吗?”连词,表转折,却第一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解读①“朋”指志同道合的人。②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③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这一章主要谈了什么?第一句讲:学习方法(或学与习的关系)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个人修养(或为人态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名词作状语自我检查,反省wèi老师传授的知识,

6、动词作名词Zēng人称代词,我泛指多次曾参(shēn),孔子弟子温习,反复实习替真诚,诚实谋划,出主意表转折,却忠心,尽心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习(温习)3、这一章主要讲治学的人要怎么样?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4

7、、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三省吾身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重视品德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迷惑,疑惑)越过,超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可理解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表顺承通“又”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规矩,规范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第三章课文探究1、本章

8、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