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

ID:52417313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1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2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3页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014年6月25日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屮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耍一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i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牛的发散思维谈几点看法。第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Po要明确

2、各年级都扌□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牛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彖、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

3、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屮,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j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4+4+4+4+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牛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4+4+4+44-2=4x5-2=4x4+2=2x9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屮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J“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

4、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屮,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屮。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5、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吋,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口己从直观的例子屮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H來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

6、限在某i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半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i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第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屮。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吋,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血形成正确

7、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岀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5)+7=4+(5+7),先把4和5加在一•起再同7相加,与先把5和7加在一起再同4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

8、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