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

ID:52442527

大小:55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4-06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3.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实际中,三阶或三阶以以上的系统,常可以近似或降阶为二阶系统处理。图3-8是典型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由上式可看出,z和wn是决定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两个非常重要参数,其中z称为阻尼比,wn称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图3-8二阶系统(3.11)例如右图中R-L-C电路,其传递函数为式中,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阻尼比由式(3.11)描述的系统特征方程为(3.12)这是一个二阶的代数方程,故有两个特征方程根,分别为(3.13)显然,阻尼比不同,特征根就不同。1.当0<ξ<1时,此时系统特征方程具有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根。系统的单位阶

2、跃响应具有衰减振荡特性,称为欠阻尼状态。(如图a)2.当ξ=1时,特征方程具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根,称为临界阻尼状态。(如图b)3.当ξ>1时,特征方程具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称为过阻尼状态。(如图c)下面,分别研究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4.当ξ=0时,系统有一对共轭纯虚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作等幅振荡,称为无阻尼或零阻尼状态。(如图d)1.0

3、输出的拉氏变换为(3.19)对式(3.19)求拉氏反变换,则得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c(t):(3.20)它是一衰减的振荡过程,如图3-11所示,其振荡频率就是有阻尼振荡频率wd,而其幅值则按指数曲线(响应曲线的包络线)衰减,两者均由参数z和wn决定。(a)根分布(b)单位阶跃响应图3-11欠阻尼情况(0

4、1,称为临界阻尼情况此时系统有两个相等的实数特征根:s1=s2=-wn(3.24)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3.25)取C(s)的拉氏反变换,求得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3.26)(a)根分布(b)单位阶跃响应图3-12临界阻尼情况(z=1)响应曲线如图3-12所示,它既无超调,也无振荡,是一个单调的响应过程。3.z>1,称为过阻尼情况当阻尼比z>1时,系统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3.27)对于单位阶跃输入,C(s)为(3.28)将此式进行拉氏反变换,从而求得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3.29)图3-13表示过阻尼二阶系统的根的分布和响应曲线。显然响应曲线无超调,而且过程

5、拖得比z=1时来得长。(a)根分布(b)单位阶跃响应图3-13过阻尼情况(z>1)根据以上分析,可得不同z值下的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族,如图3-14所示。由图可见,在一定z值下,欠阻尼系统比临界阻尼系统更快地达到稳态值,所以一般系统大多设计成欠阻尼系统。图3-14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三)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工程实际中往往习惯把二阶系统调整为欠阻尼过程,因为此时系统的响应较快,且平稳性也较好。对于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欠阻尼系统,有:1.上升时间tr按式(3.20),令c(tr)=1,就可求得由于,所以因此(3.35)式中(3.36)由式(3.35)可见,要使系统反应快,

6、必须减小tr。因此当z一定,wn必须加大;若wn为固定值,则z越小,tr也越小。2.峰值时间tp按式(3.20),对c(t)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可得到到达第一个峰值时wdtp=p所以(3.37)上式表明,峰值时间tp与有阻尼振荡频率wd成反比。当wn一定,z越小,tp也越小。3.最大超调量sp以t=tp代入式(3.20),可得到最大百分比超调量(3.38)由上式可见,最大百分比超调量完全由z决定,z越小,超调量越大。当z=0时,sp%=100%,当z=1时,sp%=0。sp与z的关系曲线见图3-16。图3-16sp与z的关系4.调节时间ts根据定义可以求出调节时间ts,如图3-17

7、所示。图中T=1/zwn,为c(t)包络曲线的时间常数,在z=0.69(或0.77),ts有最小值,以后ts随z的增大而近乎线性地上升。图3-17中曲线的不连续性是由于在z虚线附近稍微变化会引起ts突变造成的,如图3-18所示。ts也可由式(3.21)的包络线近似求得,即令e(t)的幅值或0.02(3.39)图3-17ts与z的关系图3-18z稍微突变引起的ts突变当0<z<0.8时,则(按到达稳态值的95%~105%计)或(按到达稳态值的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