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

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

ID:55661666

大小:290.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3

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_第1页
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_第2页
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_第3页
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王绍东高秀艳2李永红2(1.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2.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蒙古宁城024200)[摘要]中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与强烈的灾荒记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传统,使勤劳节俭的品德贯穿到了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之中,并被保留、传承,成为一种民族性格。在灾害频发的农业社会,储蓄是农民对付灾荒的基本手段,灾荒与饥饿的记忆,强化了中国人储存粮食与财富的欲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传统的不断弱化,灾荒记忆日益淡薄,新一

2、代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重消费、轻储蓄的倾向已经开始出现。[关键词]中国;高储蓄率;农耕传统;灾荒记忆[中图分类号]F83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95(2012)06—0038—04据《世界财经报道}2010年4月12日刊载的一集、渔猎经济,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进入阶级社会以篇《慢慢学会理财不储蓄:中国如此高储蓄率为何》后,历经朝代更迭,沧桑变化,但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文章称:“汇丰人寿2010年3月份,在上海发布“以农为本”的政策。《汇丰保险亚洲调查报告》。据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农业生产的特点表现在对土地的依附性、季节

3、继续成为亚洲高储蓄地区,内地消费者将每月收入性、周期性和劳动力的投入性上。农民一年四季在的45%用于储蓄。这是汇丰发布最新的中国消费固定的土地上辛勤劳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生者调查报告,该调查共访问了8个主要城市的2700产的时节性很强,哪一个季节不完成生产任务,都可个家庭作为蓝本。虽然由于住房支出负担的增加,能影响全年的收获。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的大量投中国的储蓄率近年呈下降趋势,即使如此,中国也难入,勤劳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以摘去储蓄率全世界第一的桂冠!”对于中国人为何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家喻户晓的诗喜欢储蓄,中国

4、的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的原因,学术歌,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一个法则——没有耕耘,就没界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有收获。农业生产需要在固定的土地上进行,土地为:中国人受节俭与储蓄传统的影响较大。那么,中的有限性与人口增加的快速性使土地资源争夺激国人节俭与储蓄的传统是怎样形成的?笔者认为,烈,生产的粮食往往难以满足人口的增长需要。农这应该与中国悠久的农耕历史与农耕传统有关。业生产需要全年劳动,却往往是一季收获。一季收一、“以农立国”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中国人的节获的粮食必须满足下一年的全年生活,并且还要备俭传统各种不时之需。即使丰收了也不能有丝毫的奢侈

5、浪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历费,节俭就成为了农民的生活准则。几千年的农业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根据现有考古发掘证生产传统,使勤劳节俭的品德贯穿到了中国人的文明,在距今七千多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经摆脱了采化血液之中,并被保留、传承,成为一种民族性格。[收稿日期]2012—11—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70023)[作者简介]王绍东(1964一),男,内蒙古宁城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38相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中国“以农为本”、“以农有足够的储蓄,在自然灾害与战争同时发生的情况立国”的

6、传统坚持的更为长期、稳定。这是因为,第下,甚至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储蓄问题关系到一,在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农业与游牧业很好结了国家的根本,“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_2(卷合、良性互动的局面。农耕民族占据了气候适宜,资24上,食货志)源相对丰富的平原地区,游牧民族则在降雨量少,气在农耕生产方式下,储蓄也关系到家庭和个人候寒冷干旱的北方草原地带生存。游牧民族为了掠的生死存亡。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抗击各种灾夺资源,不断南下冲击,中原王朝一方面不断向北方害的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一定的储蓄可以帮助人们游牧地区扩展,另一方面则修筑长城防止游牧民族渡过难关,避

7、免灾荒来临时忍饥挨饿,甚至贫病死的南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对立,双方相亡。增加储蓄的重要手段就是农民努力从事生产,互的排斥与战争,使中原地区的农耕传统更为浓重,“趣时而衣食足,虽累凶年而人不病也。故衣食者民稳固。第二,自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统治者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始终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打击和压制手工业和也。”(力耕)如果没有储蓄,一旦灾荒来临,“收无商业的发展,以便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农所得,相随流客,未及谷贱之乡,饥饿道旁,头眩目本观念”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这在冥,布行猖狂,不食有日,饿死不

8、见藏,家无大小,皆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被灾殃。”(卷112)缺乏足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