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

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

ID:55661912

大小:373.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3

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_第1页
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_第2页
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_第3页
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汪曾祺与王安忆在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上的同曲异调濉师驮——以《大淖记事》和《小鲍庄》螨为例薄。雷超[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乡积廊庄蚍旺怔勺U粥仃,脎贝僦研究界很少有人会直接把汪曾祺和王安忆联系起来。似乎在大家的意识之中,汪曾祺先生作为京派小说的传文敏姿髅入态懿人,其更多的笔墨是在怀旧的笔调中对故土风俗人情的表现与彰显,而王安忆的主要创作则是从知青文学逐渐转向了对现代都市的文学书写,他们的创作风格迥然有别。但当把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与王安忆的《小鲍庄》相互参照互比,却可从中解读到另一种

2、意味。汪曾祺写于1981年的《大淖记事》与王安忆写于1984年的(/J、鲍庄》,它们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文学界兴起的另一种奇葩。在经历十年的“文革”创伤以后,诸多知识分子纷纷通过文字表达着对那个泯灭人性的时代的伤痛与控诉,以此产生了如火如荼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而他们则是先后把文学的笔端转向了最具有原始感、最鲜活又质朴的地方,在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人事的书写中,表达了对乡民的生存方式与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思考。这种书写转向,既有两位作家不谋而合的共同追求,亦有

3、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则主要着重从文化视角和写作姿态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同曲异调的表现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原因。一、文化视角的共性这种关注与思考首先表现在文化视角方面。他们都把文化视角转向了民间。民间作为一种叙事空间,也代表了一种叙事立场。民间的风土人情成为作家的创作素材。陈思和说:“知识分子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来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①作为知识分子的汪曾祺和王安忆也分别在《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中表现出了对存在于主流视野与空间之外的民间

4、文化与民间生存形态的观照和认知。(一)共性之处——对美的发现在《大淖记事》和《小鲍庄》中,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对异域之地中的人物故事的表现,描绘出了乡间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画面,并亦同时关注着与乡民生活情趣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戏曲文化的变迁。首先是自然美——神秘之地。一个是发生在大淖水乡的记事,一个是发生在小鲍庄上的记事这两个地方都是非常偏僻而又秀丽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也都带有十分显著的历史神秘感;其次是人情美。都是在这样的世外之地,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都是一群游离于主流生活地域和主流制度之外

5、的人。乡民们淳朴而又勤恳的生活态度和与世无争的达观心态也为人情之美孕育出了一片广阔的心灵沃土;再次是人性美。这里的乡民之间不仅有着很质朴的人情之美,而且这里世世代代影响和传承下来的民土风情也同样为他们人性的张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土壤。他们有着鲜活的个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女性身上。我们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无论是汪曾祺笔下的女性,还是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她们的生命力都是那么顽强而坚韧。最后是民间戏为代表的本土文化。乡间的沃土与中国世世代代的子民的生命是紧紧相连息息相关的。人们不仅在此繁衍生

6、息,同时也在这里通过他们独特的方式感受着生命的变动和历史的演变。而传统的民间戏曲,虽然存在于主流文化之外,但却在乡间找到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岁月的变迁之中,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地传承着、发展着,以其微弱的光束观照着大地子民的心灵,与乡民的生活起伏沉潜紧紧相依。汪曾祺和王安忆都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视角投向了民间,在传统文化广博而深厚的资源中,他们又都表达出了对于民间传统戏曲的一种青睐和偏爱。可见,在这里的民间戏曲,所代表的不只是为在此繁衍生息的乡民提供一种淳朴的乐趣,更象征了在广大天地之外,民间所留存的

7、乡村传统文化对于乡民生存的一种见证和宽慰。正如/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小说纵横87汪曾祺谈到:“我的小说里有些风俗画成分,是很自然样的知青生活使她在和乡土的近距离接触中加深了对的。但是不能为写风俗而写风俗。作为小说,写风俗是乡土的发现和认识。在《农村:影响了我的审美方为了写人。”②他也认为“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式——王安忆谈知青文学》中,王安忆谈道:“城市是一包含一定的人为的成分(如自上而下的推行),都反映个人造的环境,讲究的是效率,它把许多过程都省略了一个民族对

8、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娱”④。了,而农村是一个很感性的、审美化的世界,土地柔软这种艺术根源自民间,又回归到民间,以其强大的生命而清洁,庄稼从播种、生长到收割,我们劳作的每一个力深入到每一个乡民的骨子里,甚至形成了“集体无意过程都非常具体,非常感性,是一种艺术化的过程。农识”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继续传承下去。这也是在“文村对我作为一个作家来说很重要。农村是一切生命的革”灾难之后。当人们普遍地对盲目的虚伪的理想主义根。我当年正是在黯淡的心情、强烈的青春期忧郁中,厌弃之后,对于心灵家园的重新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