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

ID:55721006

大小:3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30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_第1页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_第2页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_第3页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_第4页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古诗的英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中国古诗的英译傅浩【内容提要】 自从18世纪以来,无数中国古诗被译成了英文,其中许多还不止一种译本。本文在比较分析不同译本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诗英译中的某些突出问题。如措词、句法、韵律体式以及典故等。在中国古诗语言中,大量的单音词往往倾向于多义,其语法功能较为灵活。句法中也常多有省略。译者如何选择正确的字词和破解句子呢?而且,中国古诗还具有严格的体式和韵式,以及运用典故的传统。英语译文如何取得对等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译者进行了种种实验。然而都不外乎在两种极端之间摆动:僵硬地模仿原诗形式或用另一种语言自由改写。但在恰当的调整之下,两种方

2、法都会展现所长。【关键词】 中国古诗英译 歧义 措词 句法 典故*此论文英文本原载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会刊《巴别塔》,45:3,1999。 西方人最早得知的中国纯文学是古诗。英语同法语一样,是为数不多的最早接纳吸收古代中国诗歌精神的近代欧洲语言之一。早在18世纪,威廉·琼斯爵士(1746—1794)就曾论及《诗经》,并且提供了其中部分作品的双份译文——一为逐字直译,一为诗体韵译——“这是正确翻译亚洲诗作的唯一方法”。19世纪中叶,在某位中国学者帮助下,理雅各(JamesLegge,1914-1997)始译《诗经》,先逐字直译,再译成诗体。直至1896年,赫伯

3、特·A·翟理斯(HerbertA.Giles,1845-1935)才翻译出《诗经》之外的中国诗。著名传记作家李顿·斯特拉奇(LyttonStrachey,1880-1932)评论他的翻译说:“此书……值得一读,不仅因其异域风情,还因其雅致诱人……甚至可以这么说,书中的诗歌是我辈迄今所知的极品……娴熟的语调和深刻的情感使我们这本诗选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阿瑟·韦利(ArthurWaley,1889-1966)则称道翟理斯:“将韵律和字义统一的手法极巧。”1915年,埃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发表了他著名的《华夏集》

4、———薄薄的一本根据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Fenollosa)的译释注记编造出来的自由体英译中国诗集。这种体式风靡一时,此后许多译者如艾米·洛厄尔(AmyLowell)和弗洛伦丝·埃斯库(FlorenceAyscough)等纷纷效仿。稍后,阿瑟·韦利阐述了用一种有节奏的散文体翻译中国诗的方法。有人评论道:“他的译笔自然得像口语。”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第三位引入瞩目的自由诗体翻译家维特·宾纳(WitterBynner);他发现中国诗人“神异地将奇美与常识融为一体”,并预言:“未来的西方诗人将从学于唐代大师。”他也有一位优秀的中国学者与之合作。20

5、世纪30年代两位中国翻译家,芝加哥的蔡鼎甘(TsaiTing-kan译音)和剑桥的朱大告(ChuTa-kao译音)分别显示了各自对英语的熟谙。此后,中国内外涌现出大量的中国翻译家,其中在英语世界里获得高度评价者亦不乏其人。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国古诗被翻译成英语。其中许多篇什都不止有一个英译本。从而使得我们有机会享受到拿它们相互做比较的乐趣。本文将随意援引一些译本加以仔细考察,以讨论中国古诗英译中的措词、句法、韵律、体式、典故等几大方面问题。措词在汉语里,语义和语音的基本单位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所有的汉字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偏好双

6、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而古汉语文学中更普遍使用精简的单音节词。当然,不同单音节词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多音节词的词义则由各个组成部分分担,因而受到限定,所以相比之下,单音节词往往比多音节词多义。因此,译者翻译单音节词时须依照上下文,从诸多义项中选择在现代汉语中通常可以用双音节词表达的正确义项。例如,韩愈的《山石》一诗中“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照来所见稀”二句被维特·宾纳翻译成:Andhebroughtalightandshowedme,andIcalledthemwonderful.(他拿灯来照给我看,我赞叹称奇。)如吕叔湘教授所指出的,此处最末一字“稀”原义为“稀

7、少”而被误译为“稀奇”。正确的义为“稀少”而被误译为“稀奇”。正确的翻译应该是:“Andhebroughtalightandshowedme,butIcouldseelittleofthem.”(他拿灯来照给我看,我却所见甚少。)古文中字词的语法功能更为灵活。比起现代用法,一个字词往往能充当较多的语法成分。比如说“雨”字,按照现代语法规则只能充当名词,而在文言中却可以充当名词、不及物动词、甚至及物动词。在《上邪》(义为“天啊”,韦利却将其误译为人名)一诗中,“夏雨雪”义为“Ifitshouldrainsnowinsummer”(除非夏天下雪),而不是“Whe

8、nitrainsandsnowsinsumm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