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发展史.doc

课程论发展史.doc

ID:56238409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课程论发展史.doc_第1页
课程论发展史.doc_第2页
课程论发展史.doc_第3页
课程论发展史.doc_第4页
课程论发展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论发展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宿迁壽等师范学校备课笔记授课题目绪论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授课总学时总第1、2授课班级数学05(1)、(2)授课时间09.9.2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的地位、作用;2、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它的发展史;3、掌握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及理念。重点难点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的地位、作用2、掌握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及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交流与阅读文献作业布置主要参考资料[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2]张奠宙,李士奇,《数学教育学导论》[3]罗小伟,《中学数学

2、教学论》,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1、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2、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科学。3、具体地说,数学教学论是以一般教学论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数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总结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历史经验,揭示数学教学过程的规律,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物质条件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和形成教学技能,并对数学教学的效果开展科学的评价。作

3、用:本课程是为适应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学者型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的需要,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论知识和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1)数学观与现代数学价值观;2)数学思维与数学素

4、质;3)数学课程目标与课程体系;4)数学课程内容与数学课程资源开发;5)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6)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教学论的基本规律;7)数学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三、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外国)瑞士裴斯泰洛齐奠基人瑞士皮亚杰德第斯多惠苏联赞可夫美桑戴克美克莱默美克伯屈苏联莫罗俄古里耶夫(1861年《实用算术》)(我国)俞子夷奠基人1926年《小学算术教学法》人教社沈伯英胡梦玉《算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在我国数学教学论这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萌生期(1897年一一1921年)•本学科随着师范教

5、育的产生而产生,这时期学科附属于教育学,处于胚胎孕育阶段。•2、草创期(1922——1949)•这时期“数学教学法”已从教育学脱胎出来。•3、徘徊期(1949——1977)•这期间学科名称几经变易,52年“数学教学法”,63年“数学教材教法”。文革期间停止开设。•4、发展期(1978—一)•这期间随着我国数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果大量涌现,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论正在逐步形成。四、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1、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是研究一切科学的方法论,也是我们认

6、识教学过程的方法论。数学教学活动从其本质来看,是和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相一致的,是人类总体认识活动的一个部分。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数学教学理论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并从数学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出发去探索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以小学生心理学、生理学为基础从心理学和生理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那么研究和组织教学过程就必须认识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机制、特点和规律。只有当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身体发育、大脑神经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7、3、以系统科学和传播学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为基础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数学教学是一个由许多基本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需要借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从信息论的原理分析,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种信息传输和变换的过程,教师尤其要重视使学生能有效地输入和反馈。补充材料:(一)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六—个方J目标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

8、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