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

ID:56375544

大小:4.2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14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_第1页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_第2页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_第3页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_第4页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构造地质综合大作业——景陵峪地质区综合读图分析第一章引言读图目的----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构造地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实际意义地提高自己根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图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至少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图幅概况----由北至南,新地层出露增多,东南部平望岗地带海拔较高,中—西南部海拔较低。大断层大致沿西北—东南走向,褶皱分布大致相同。山谷,盆地均有发育。河流多而均匀,由南向北发育且多分支,河流分支处多有村落驻扎。景陵峪地质图。。。第二章地层----构造纲要图----基本地层系统据图例,由新

2、到老地层为全新统(Qh),古新统(E1),上白垩统(K2),下白垩统(k1),中上二叠统(P2+3),下二叠统(P1),中下石炭统(C1+2),上泥盆统(D3),中泥盆统(D2),中志留统(S2),下志留统(S1)。其间缺失了上中下更新统、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侏罗系(J),三叠系(T),下泥盆统(D1),上志留统(S3)。----各地层概况地层岩性构造位置下志留统S1千枚岩、大理岩四处断层、多处背斜东北部红地一带中志留统S2板岩三处断层、多处背斜东北部、西南部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三处断层、两处大背斜东北部、西南部上泥盆统D3砂岩、页岩四处断层、

3、多处褶皱中北部二渡河一带中下石炭统C1+2灰岩、白云岩一处断层、多处褶皱中部、西部下二叠统P1砂岩、页岩、粉砂岩一个背斜两个向斜西部小范围的环带中上二叠统P2+3砂岩页岩夹煤两个向斜西部,向斜核部下白垩统K1砾岩无明显构造南部平望岗西面上白垩统K2灰岩多处小向斜景陵峪以南平望岗以北古新统E1页岩、砂岩、粉砂岩多处向斜平望岗一带全新统Qh砂、砾、粘土一系列小向斜景陵峪以西条带状景陵峪地区A—B剖面图景陵峪地区A’—B’剖面图第三章构造第一节褶皱第二节断层----青风岭大背斜沿西北—东南发育在该区的东北部,核部是下志留统(S1)和侵入的花岗岩岩体,两翼分别是中志留统(S2

4、)、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两翼产状分别为:北翼5°∠37°,南翼200°∠45°,南翼相对略陡但相差不大,轴面北倾。该大背斜是复背斜,从景陵峪地质构造纲要图即可看出,北翼有三个小背斜发育,南翼有四个小背斜发育。断层F5错断了该大背斜的南翼及核部,核部较老地层下志留统(S1)和中志留统(S2)被花岗岩(γ4)侵入,有两处分布——羊山以西和青风岭以南的红地均有花岗岩体出露,且面积较大。形成时代:晚泥盆世(D3)之后逆冲推覆构造,叠瓦状排列----黄山—下台向斜沿东西方向发育在该区的西部,核翼部在平面上均为条带状分布,核部是中上二叠统(P2+3)岩层,两翼分别

5、是下二叠统(P1)、下中石炭统(C1+2)。两翼产状分别为:北翼190°∠45°,南翼5°∠55°,南翼相对较陡但相差不大,基本对称呈直立褶皱,翼间角约20°,为紧闭褶皱。形成时代:早中二叠世(P2+3)之后,晚白垩世(K1)之前----黄村大背斜沿东西方向发育在该区的中部,核部和翼部出露都较多,呈片状展布,核部是上泥盆统(D3),翼部是中下石炭统(C1+2),核部长宽比大于10为线性背斜。两翼产状分别为:北翼5°∠42°,南翼190°∠50°,两翼倾角不均匀,但基本对称,轴面近直立。沿背斜延伸方向有一大断层F4发育,错断了核部地层。形成时代:早泥盆世(D3)之后,晚

6、二叠世(P1)之前----西山背斜沿东西方向发育在该区的西南部,核部是中泥盆统(D2),翼部分别是上泥盆统(D3)、中下石炭统(C1+2)。核部长宽比约3∶1,为穹隆构造。两翼产状分别为:北翼10°∠48°,南翼170°∠42°,北翼相对较陡,南翼较缓,但相差不大,轴面近直立。褶皱内发育两条小的断层F6、F7。两断层倾向相对,中间地层为公共下降盘,形成了一个地堑。形成时代:晚中石炭世(C1+2)之后,中志留世(S2)之前中间低两边高的地堑----景陵峪向斜沿东西方向发育在景陵峪的西南部,核部是下二叠统(P1),翼部分别是中下石炭统(C1+2)、上泥盆统(D3)。两翼产

7、状分别:北翼185°∠54°,南翼:20°∠48°,北翼相对较陡,南翼较缓,但相差不大,轴面向南倾斜。形成时代:晚二叠世(P1)之后,晚白垩世(K1)之前----平望岗复向斜沿西南—东北方向有五处发育在该区的东南部,核部是古新统(E1),两翼是上白垩统(K2),呈不规则状分布。形成时代:晚白垩世(K1)之后第二节断层该区断层发育良好,共七条,F1、F2、F3、F4、F5主要沿东西方向,F6、F7主要沿南北方向,其中F4、F5是延伸较大的断层。有正断层和逆断层,还发育有逆掩断层,且各断层之间又组合形成不同的组合形态,它们分布于景陵峪地区各处。①F1,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