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

ID:56387122

大小:6.26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6-22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_第1页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_第2页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_第3页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_第4页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仲景50味药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陈修园说他读仲景书“常读常新”。桂枝舌、大黄舌、附子脉、黄芪腹、柴胡体质。黄芪用于自汗,汗出的程度越重用量越大;葛根用于下利,下利的程度越重,其用量也越大。凡大剂量柴胡与黄芩同用,其指征都有往来寒热,并有呕而胸胁苦满。11、桂枝桂枝证的舌象,张仲景未提及,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桂枝证多见舌质淡红或黯红,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著者称之为“桂枝舌”。如舌红而坚老者,或舌苔厚腻而焦黄者,或舌质红绛而无苔者,则桂枝一般不宜使用。仲景使用桂枝有三个剂量阶段,大剂量

2、(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中等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克,甚至达30克。22、芍药《朱氏集验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用以治疗脚弱无力,行走困难。芍药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适宜。本人经验,芍药量至30克以上,就有通大便的作用。另外,芍药也能“利小便”(《神农本草经》)芍药证多见于一种痉挛性体质,日本古方家益吉东洞提出了“腹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以参考。近代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

3、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用于治疗胃痛、肝病等。更有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可治疗阳痿。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芍药10~30克,枳实10~30克。本方是解痉止痛剂,可用于腹中满痛,大便干秘者。以下为白芍的图片以下为赤芍的图片资料33、甘草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症。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咽痛,张仲景多用甘草。《小儿药证直诀》用甘草、桔梗、阿胶治喉痛。岳美中先生曾治一患者咽喉痛如刀刺,用西药无效,局部

4、不红不肿,与服生、熟甘草,服二日其痛即失。甘草可治口腔黏膜糜烂。赵锡武先生用甘草泻心汤加生地黄治疗口腔与外阴溃疡,甘草生用,量达30克。《赵锡武医疗经验》对于尿道刺激征,如尿痛、尿急等,本人经验用甘草配合滑石等药物可缓解症状。这些均提示甘草有黏膜修复作用。甘草治悸由于麻黄导致心悸,所以麻黄常配伍甘草。·甘草还是古代救治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的主要药物。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实验也证明,甘草对组胺、水合氯醛、升汞、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

5、均有解毒作用。44、大枣大枣一般不配麻黄。治“咳逆上气,喉中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也仅仅用了七枚大枣。可见张仲景治疗胸闷气喘一般不用大枣,这恐怕与“甘能令人中满”有关。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大枣10枚生姜5片。(民间验方)此方简便易得,是民间食疗方。可用于恶、恶心、食欲不振而渴者。感冒、消化道疾病多用之。另外,本方有养胃的作用,凡服药后胃部不适者,可在药液中兑入姜枣汤。55、麻黄麻黄附子甘草:主治无汗脉沉、关节疼痛者。麻黄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

6、。麻黄主治黄肿,黄肿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麻黄体质:即容易出现麻黄证的体质类型: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水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舌体较胖,苔白厚腻,脉浮有力。越婢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为6:8,石膏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麻黄配桂枝则可减轻麻黄让人烦乱、心悸等不良反应。至于湿家的肤痒或身体痛等,则麻黄用量更少,只有半两或一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附子1

7、0克,细辛6克。本方有兴奋性功能作用,可用于阳痿。本方治疗腰痛最有效果。但以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适宜,并可加入干姜、芍药、甘草等。麻黄量在10克以上,芍药30克以上,服用以后须避风,服第一剂时常常会周身汗出,腰痛随之减轻,以后再服就不一定会出汗,有效者常常三五剂内见效。本人经验,本方加甘草、干姜、大枣等,使用更安全,汤液的口口感也较好。乌头汤:麻黄9克,乌头5~10克(蜜煎),黄芪9克,芍药9克,甘草9克。本方是镇痛剂,适用于骨关节肿痛甚剧,屈伸不利,水肿、四肢厥冷而沉紧者,多用于关节炎、

8、神经痛、寒疝腹痛。66、附子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证。从临床看,附子证出现脉弦紧或弦的,还包括伴有出汗。如近代名医恽铁憔认为“脉硬有汗”是应用附子的特征之一。恽氏这个经验与《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证是相符的,对于“发汗,遂漏不止”的患者,张仲景主张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附子。附子主治痛证。一是身体烦痛(如桂枝附子汤证);二是胁下偏痛(大黄附子汤证);三是胸痛(如薏苡附子散主治“胸痹缓急者”);四是腹痛(四逆散,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附子粳米汤,主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五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