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doc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doc

ID:56387580

大小:7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2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周孔令华教学反思《解比例》练习课中的一些发现《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现在回顾这节课,知识点教授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不过也有几个地方是值得反思和注意的:反思之一:变换思维,随机应变调整非预设生成。开始出示的第一个复习就使我始料未及。题目是这样的:口算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8和9:27。我出这道题目的用意本来是想出两个能组成比例的题目,但是其中的2:8和9:27因为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当学生口算出比值,说出不能组成比例时,我一时慌了,真懊恼备课之前没有先算一下,后面内容的顺序要被打散了,怎么办?能否补救?也许是急了吧!急中生智,我马

2、上反应过来:如果改动其中一个数,再看能不能组成比例?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脑筋立马转动起来,答案也随之即出:“把27改成36,这样9:36的比值也是1/4,这样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了。”回答的多好,我在为学生高兴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小机智暗自庆幸!后来在讲到课后练习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哪些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4、18和12;(2)4、3、1/3和1/4;(4)3/5、1/5、9和3。此道练习题与我的复习小岔曲虽然形式不同,但细细品味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锻炼学生判断几个数能否组成比例。但难度要大得多。除了观察哪些相乘积是否相等,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特别是设计

3、到分数的,难度很大,学生很难把握。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一些简便的判断方法,第一,可以先把这4个数排序,从小到大排列,用最小的和最大的相乘,在把其他两个数相乘,如果积相等,则可以组成比例。第二,还是按上面的方法排序,随着这个顺序写两个比,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这两种方法比较便捷,特别是判定比较难的分数、小数比例很方便。这个发现,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是没有发现的。反思之二:抓住重点,顺水推舟解决非预设生成。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5=6:()”时,要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这题的要求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解答的,但是有一位学生没有运用比例的意义来回答我,她用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用5×6算出两个内项的积再除以一个外项3等于另一个外项10,虽然她没有明确说用两个内项相乘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来解答,但她说出了其中的意思,这不就是本节新课的重点所在吗,现在被她提前说出来了,这说明该同学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一个未知项了,这不正是我所希望他们掌握的么?顺水推舟,应该及时调整学案,直接进入今天的新授重点,不过我今天却没有这么做,这说明我对教材和学案的把握程度还不够,没有做到胸有成竹。练习中,已知三角形的两组底和高,判定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来。我采用把两种算法都写出来,再观察,学生发现两组底和高的积相等,所以可以组成比例。其实是

5、反比例的一个渗透。已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算出比值,看能否组成比例,其实是正比例的渗透。课本就是这样逐步过渡,慢慢感知,我们再让学生观察,组成的这些比例,结合情景,相乘的表示的都是同一个量,比如面积、总价等等,相除的表示的都是单价,速度等等。还比如,甲数的的几分之几等于乙数的几分之几,求甲:乙=():(),也可以先写成相乘的形式,再对号入座,写到模板里,很简洁。这也是我以前没有去探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