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ID:56437696

大小:7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

2、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2.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一、农业成就: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二、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农业的进步: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具: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 

3、               耧车:播种工具      农作物: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3、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

4、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4.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附:板书设计一、农业成就: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四、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

5、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课后练习:1.西汉时期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是( )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发展工商业  D.重商主义2.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  A.反击匈奴  B.治理黄河  C.提倡节俭  D.弘扬佛法3.汉武帝时期发明的新的播种工具是( )  A.犁壁  B.耧车  C.水排  D.提花机4.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  A.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  C.发明水排  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5.西汉时期,不是手工业技术的新成就是

6、( )  A.冶铁用煤作燃料,用水排鼓风  B.发明使用耧车  C.纺织使用提花机  D.用植物纤维造纸6.下列对两汉时期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高祖和汉明帝都曾大规模治理黄河  B.西汉时,牛耕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C.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几乎家家种植桑树  D.东汉时期,都城洛阳的人口总数多达百万以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