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

ID:56464074

大小:11.86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20-06-19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_第1页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_第2页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_第3页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_第4页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冰川地貌南极冰盖第六章冰川地貌冰川是地球寒冷地区多年降雪集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而长期存在并具有运动特性的自然冰体。地表一定厚度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以后,变成具有可塑性、缓慢流动的冰体,这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冰。现存于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可分为古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川地貌遗迹和现代冰川作用所塑造的地貌。一、雪线与成冰作用是指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

2、演化(一)、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1.气温一般温度愈高,雪线愈高;温度降低,雪线也就降低。所以,全球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2.降水量固态降水量愈多,雪线愈低;反之愈高。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3.地形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二)、成冰作用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的“变质作用”才能形成冰川冰。这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积雪变成冰川冰,一般要经历二个过程:①由新雪变成粒雪;②粒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形成冰川冰。中低纬高山区的冰川主要是通过热力成冰的

3、;而高纬极地地区的大陆冰川主要是通过压力成冰的。当冰川冰具有一定厚度,只要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的坡度,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形成冰川。雪花雪花积雪冰川冰二、冰川的运动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规模较大的冰川可分为上部脆性带和下部塑性带。冰川的运动主要是通过冰川内部的塑位变形和基底滑动来实现的。对于中低纬的小冰川而言,以基底滑动为主;而高纬大陆冰川则以塑性变形为主。冰川运动速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的坡度、冰川

4、的厚度,还受季节和昼夜更替的影响,冰川的不同部位其运动速度也有差异。冰舌海螺沟冰川冰瀑冰舌融水冰舌融水(七一冰川)高大的冰塔林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绒布冰塔林冰川融水南极冰川冰与冰塔林三、冰川的类型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2、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山岳冰川可再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冰斗冰川横断山脉悬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祁连山七一冰川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山麓冰

5、川平顶冰川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主要分布于南极和北极附近的格陵兰等地,规模大,面积广,厚度大。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格陵兰冰盖(170万km2)。南极冰盖1南极冰盖南极冰盖2南极冰盖南极冰盖3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边缘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冰山的形成50亿立方冰体崩塌形成冰山2002年3月破冰航行第二节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一、冰川作用是指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6、1、侵蚀作用(冰蚀作用)挖蚀作用: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松动的基岩与冰川冻结在一起时,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拔起带走。磨蚀作用:冰川运动时形成底部滑动,使得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铁犁、锉刀一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2、搬运作用冰川侵蚀产生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冰川搬运能力极强,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到很远的距离还能搬运到很高的部位。被搬运到很高很远地方的巨大冰碛砾石,称为漂砾。搬运类型(

7、按冰川搬运岩屑的位置分类)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尾碛)冰川的搬运明永冰川表碛(细)明永冰川表碛(粗)明永冰川表碛与侧碛侧碛与终碛3、堆积作用冰川消融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堆积物称冰碛物。冰川融水与冰碛物冰碛物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杂乱堆积的冰碛物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冰碛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1、冰蚀地貌冰斗、刃脊和角峰冰川谷和峡湾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冰擦痕冰斗的形态冰斗(天山,8月)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角峰——冰川侵蚀作用冰斗、刃脊、角峰角峰

8、与刃脊角峰(喜马拉雅山)海螺沟冰川★河谷与冰川谷的形态比较河谷的形态,一般上游为V形峡谷,中游为宽V形谷,下游为宽浅的U形谷;河床纵剖面大体为一上凹形曲线;因为河水的侵蚀力远比冰川弱,难以削平伸出的山嘴,故河谷在平面上多呈蜿蜒状延伸,而且上游窄、下游宽;河流的主、支流谷底高程相差不大。冰川谷横剖面呈深U形,纵剖面上常呈阶梯状下降;由于冰川前的山咀大多数被削平,故冰川谷十分顺直;冰川谷在平面图上是上游宽下游窄;在主、支冰川谷交汇处,支冰川谷常常高挂在主冰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