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宣炉鉴赏.ppt

明清宣炉鉴赏.ppt

ID:56478436

大小:10.31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6-19

明清宣炉鉴赏.ppt_第1页
明清宣炉鉴赏.ppt_第2页
明清宣炉鉴赏.ppt_第3页
明清宣炉鉴赏.ppt_第4页
明清宣炉鉴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宣炉鉴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清宣炉鉴赏明清宣炉,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宣德炉,是流行于明清的文玩,在文物中自成不大不小的一类。宣德炉广泛的定义并不是单指明代宣德皇帝制造的那一批所谓的宣德炉,而是泛指从宣德炉的创造开始,后世所有用黄铜铸造的铜炉。明清时期的铜器跟以前的青铜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材料不同,它开始使用黄铜。以前都叫青铜,青铜有一个问题比较脆,易锈。所以我们看到青铜大部分都是锈迹斑斑,容易锈蚀,而黄铜相对来说不易锈蚀。研究、欣赏铜炉和青铜器不同,它的形制花纹比较简单,只有款识,没有铭文,与古代史、文字学关系不大,更没有悦目的翠绿锈斑。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

2、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女子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宣德炉的由来明宣德三年,暹罗(泰国)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中国人用黄铜做艺术品从宣德开始。宣德皇帝认为太庙、郊坛所有祭祀用的东西都太粗糙,所以下令用风磨铜重新铸造一套礼器。第一批铸造的时候样子仿《宣和博古图》,先画图、放样,然后制造出来。史籍记载第一批制造了3365个,后来追加到18000个。那么宣德炉从宣德开始烧造,一举成功之后名扬500年,500年来名声不减,导致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宣德炉名气大的原因第一,用材精良,反复冶炼。明末项元汴《宣炉博论》:“宣庙遂敕工匠,

3、炼毕十二,每斤得其净者才四两耳。”第二,采用失蜡法,器物光洁好看,并由专业人员进行上色。第三,宣德炉含金,铜质精炼,声音悦耳。宣德炉的仿制宣德炉的仿制大致有四个时期:第一是当朝。即指宣德在铸造了18000个炉以后再有铸造都算仿制。第二是明晚期。收藏热的兴起,对炉的需求大量增加,所以在明代晚期就有大量的仿制品出现。这个时期的东西非常接近于宣德本朝的东西。第三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所制造的宣炉有很多离开了宣德本样,有相当一部分偷工减料,所以非常容易剥离出来。第四是晚清和民国,仿制质量比较差。今天的仿品,即十年之内的仿品变得非常精美,非常接近于真实面目,今

4、天市场上有大量仿制的炉几乎能以假乱真。宣炉鉴赏四大方向造型皮色款识工艺宣德炉的造型宣炉鉴赏以造型为首,因为宣炉是在明清两代的工艺品中造型最多的,它是一个立体造型,大多数都是左右对称,非常好看,非常耐看的一个艺术门类,造型的精准与否是宣炉鉴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说宣德皇帝会利用宫里留下来的铜器或瓷器作为造型的基准,所以像故宫旧藏的哥窑以及宋代瓷炉造型也在明清铜炉里有所反映。明清铜炉造型上大多参照了青铜器和宋瓷两个体系,《宣德鼎彝谱》提供了宣炉的经典造型。明代《宣德鼎彝谱》(《炉谱》)五大经典造型蚰耳炉鬲式炉桥耳炉押经炉冲耳炉冲耳炉冲耳炉在《宣德鼎彝

5、谱》里面是排首位,宣德皇帝当时设计是放在厅堂正厅的,取的是“敬天法祖”的意思,此耳只用以搭配乳炉,器型源自宋代官窑,宋瓷里把这种造型作为一种最传统最经典的造型在炉中进行使用。从造型上讲,冲耳炉的造型是左右呼应,上下呼应的,两只耳朵冲天,三个炉足立地,在视觉上是以炉身腹部作为中心点,上下从耳朵和足起到呼应的视觉搭配,这样看上去就非常和谐美观。王世襄先生旧藏顺治“大清顺治年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冲天耳三足炉器物上通常有一定的共通性,即使材料不一样,但是造型是具有时代性,这件铜胎掐丝珐琅的冲耳炉,从造型上就明显具有清代冲天耳炉的特征,就是它本身炉身会

6、比较高,然后两个耳朵如果从侧面看,耳洞是像城墙门一样也比较高。同时它的底款上还刻了一个“政”字,它是按照当时宫里的规定以千字文的编号代表它所处的位置,类似情况在宣炉上也可以看到,表明当时在宫廷里对这种东西的使用是有非常明确的地点规定的。由明及清,冲耳炉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耳部:明炉耳部薄,俏拔;入清后,稍圆润。明代中期,耳较小,耳孔较扁,呈椭圆形;明晚期,耳孔呈标准的鹅蛋形;崇祯时期,耳顶尖,成三角状,耳孔较圆;入清后,耳孔呈现为城门孔状。器身:明中期至晚期,呈现由高到扁的特征;清早期,高、扁两种器身比例皆存在;清中期,器身呈现拉高的趋势。

7、口沿:明炉口沿直,微外侈,清炉口沿外侈明显。腿足:明中期至晚期,腿足由高渐矮,力度减弱;崇祯时期比较特殊,腿足呈现倒三角状,足尖着地面积极小;入清后,乳足变短;清中期后又拉长。蚰耳炉蚰龙耳炉,是在宣德炉里最典型、最标准的簋式炉,簋式炉的特点是肚子是圆的,腿足是一个圈足,这是从青铜器的簋演变来的。蚰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从青铜器造型而来,青铜器的簋一般两边是带着龙耳,到明代宣炉上就把龙的造型简化,叫做蚰龙,就是很简单的像一个圈圈,《宣德鼎彝谱》里说蚰龙形制大雅为诸炉之冠,特别适合放在书房中使用。蚰耳炉的造型从明代到清代也是随着炉身的变化高到低再到高可以

8、排得出很明显的断代谱系,早期蚰耳炉的两个耳朵在腹腰线以上,到了晚期两个耳朵垂下来碰到肚子的地方会在腹腰线以下。明中期蚰耳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