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ID:56491977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5

七年级数学下册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教学内容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复习数轴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地画出直角坐标系.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都为整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实际问题的情境,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后全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

2、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由点位置写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及概念理解;让学生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应用提高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问题:(1)什么是数轴,画出数轴.(2)指出课本图6.1-2中A、B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并在数轴上描出“-3”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由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例如点A的坐标为-4,点

3、B的坐标为2,反之,知道数轴上点的坐标,这个点就确定了.二、师生共同参于教学活动思考:(多媒体展示书P47图6.1-3)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点的位置呢?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出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来表示.多媒体展示P47图6.1-4.教师进一步指出:我们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了,例如:图6.1-4中,

4、由点A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M在x同上的坐标是3,垂足N到y轴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A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3,4),类似地,请你根据书P47图6.1-4,写出点B、C、D的坐标.由学生回答B、C、D的坐标:B(-3,4)、C(2,3)、D(-3,0).思考: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由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共识:原点O的横,纵坐标都是0,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投影书P48图6.1-5.建立了平面直角坐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

5、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让学生完成以下问题:各象限上的点有何特点?学生交流后得到共识:第一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正数;第二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第三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第四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三、巩固练习P68练习1,P68习题7.1四、小结本课作业课本第68-69页习题5.1第3、4、9、12题。2.补充作业:一、填空题.1.如果点P(a+5,a-2)在x轴上,那么P点坐标为________.2.点A(-2,-1)与x轴的距离是________

6、;与y轴的距离是________.3.点M(a,b)在第二象限,则点N(-b,b-a)在________象限.4.点A(3,a)在x轴上,点B(b,4)在y轴上,则a=______,b=______,S△AOB=_____.二、选择题:1.已知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在()A.x轴正半轴上B.x轴负半轴上;C.y轴正半轴上D.y轴负半轴上2.点M(a,b)的坐标ab=0,那么M(a,b)位置在()A.y轴上B.x轴上;C.x轴或y轴上D.原点板书设计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