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

ID:56523991

大小:74.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27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_第1页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_第2页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_第3页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_第4页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作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什么是耕作学?CroppingSystem&SoilManagement;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对象:耕作制度。耕作学的主要特点?研究对象: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本身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目标性。第一章耕作制度原理基本概念: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CroppingSystem)+养地制度(SoilManagement)。★种植制度: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总称。(考其包含哪些容)(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组成(结构):作

2、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式;以及轮作、连作。(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种植作物的季数。种什么?种哪里?——作物布局如何种?何时种?——熟制茬口衔接、经济效益——种植方式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综合技术体系。(1)土壤耕作:常规耕作;少免耕、残茬覆盖耕作(2)农田培肥: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管理、平衡(3)农田保护:土壤侵蚀(风蚀、水蚀)、水土流失控制、农田防护林建设。二者关系: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养地制度是耕作制度的基

3、础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耕作制度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撂荒——休闲——连年耕种——集约农作制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需动力,用地养地程度提高是涵耕作制度的功能?技术、宏观布局★我国耕种制度基本特点、发展方向方向:集约、高效、可持续目前趋势:1、作物结构、复种方式优化,复种指数波动2、种植模式:高产——高产高效3、连作面积扩大,单一化加重4、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推广5、养地制度:单一化的无机投入农业挑战:人口——粮食安全;城市化——耕地资源;产量——水资源;资源—环境矛盾制约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小规模经营——制约现代化。耕作制度问题:复种指数下降,闲

4、田增多;机械化不足;种植结构单一,连作严重;土地质量★(论述)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的关系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与能量的来源。农业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光、热、水、土、生物)农业社会资源: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技术装备和各种农业基础设施。(人口、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投入及市场)资源与环境状况决定一个区域耕作制度形成与发展我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光热水一,光热资源丰富

5、,降水偏少,水是大部分地区的限制因素。★年辐射量最多:青藏高原160kcal/cm2以上★全年日照时数华南:一般18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长江中下游:分别为2000-2200小时及40-45%华北:分别为2600小时与65%蒙、西北各地:3000小时及60-70%最多的中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蒙西部、、北部、柴达木盆地和西部地区,全年日照时数达3100-33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0%。二,雨热基本同季,夏季光、热、水共济。三,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频繁。四,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强烈,地方性气候明显。五,光热水匹配不协调,地区差异

6、显著。社会:人口:人口多、农村人口过剩经济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市场容量小农业资金不足,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大设备:有效灌溉面积40%;化肥用量大;机械化耕地70%;现代装备水平不足,农用能源增长较快科技:提高快,不平衡;传统农业技术水平高、现代常规农业技术基本普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相对差距大第二章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配置。广义:特定区域的种植业区划,即作物的地理分布,它要求作物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作物总体布局、品种布局、秧田布局。狭义:一个生产单位(农场、农户、村镇等)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分

7、布情况。作物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作物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间上的分布。需求、条件、作物特性——结构、配制——可行性作物布局的容和步骤★容:作物、品种、田块、熟制的布局步骤:1、明确:社会对农产品需求2、调查:当地资源环境、生产条件状况3、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划分生态经济适宜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4、确定:作物组成、面积比例5、确定:种植区、田间配置6、可行性鉴定作物布局的意义?1、农业布局的基础2、因地制宜:合适的作物类别、品种、比例种养结合、生态平衡3、确定合适的作物结构4、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农、牧、

8、渔结合)★★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和依据?1、基本:首先满足社会需求2、作物:服从作物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3、市场:符合市场需求4、农民:要有合理的经济效益5.搭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