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

ID:56524797

大小:249.50 KB

页数:83页

时间:2020-06-27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_第1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_第2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_第3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_第4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文言虚词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⑪________⑫________【解析】“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

2、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答案】①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②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③代词,译为“其中”④代词,译为“你的”⑤代词,译为“那”或“我们”⑥代词,译为“它的”⑦⑧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⑨代词,译为“它们”(羊)⑩代词,译为“那”⑪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或“可要”⑫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只吃吃,饱饱口福。”狼说:“有

3、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文言文中,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都是虚词,代词也被看作虚词。从意义上看,实词的意思显得实在具体,能表示名称、动作、状态等;虚词表示实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各类实词分别能充当句子的主语、

4、宾语、定语、谓语等;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副词),有的与实词组合充当状语、补语(如介词),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1.虚词分类(1)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以常用词性为标准)①代词:之、何、其②副词:乃③连词:而、且、与、则、若④介词:因、为、于、以⑤助词:焉、乎、也、者、所(2)关联虚词①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因、则、而②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③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3)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①得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译为“莫非”“莫不是”。②否则:“不是这样,就……”的意思。③何其:多用于形容

5、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的副词,译为“多么”。④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恐怕”,与“乎”构成反问语气。以上双音节虚词虽在历届高考中未设题考查,但在文言阅读考查材料中时有出现。掌握它们,有助于理解文意。2.准确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1)语境推断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8题C项“乃能屈志戎旅”中的“乃”易误解为“于是”,而结合上文“幼有业尚”和下文“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可以看出,此处转折之意明显,应作“竟然”讲。(2)词性界定有些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语境,只要能推

6、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第4题A项①句“因载而与之俱归”中“之”用在介词“与”后作宾语是代词,而②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法显然不同。(3)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以”和“而”相对,可见这里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4)句位分析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如“也”,句末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5)关照全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

7、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作用或表语气,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之”字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用于主谓结构,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在“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中作定语后置的标志。这两个“之”均为助词,只能从语法作用上把握。(6)分析搭配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如“以”字的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后面是名词、代词,“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