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

ID:56555386

大小:4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8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设想,总体构想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3、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

2、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4、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思考:对

3、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

4、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2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

5、应的特点。  四、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欢乐与酸辛、关切与愤恨、厌恶与内疚,随着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读者在文学欣赏中思考人生。  五、布置作业。(略)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