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

ID:56565387

大小:46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28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1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2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3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4页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新闻阅读学案(教师专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新闻阅读12【考情快递】从高考对新闻的考查趋势来看,选材上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题型相对灵活,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形式多样;考查内容涉及对语句的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这种趋势为今后高考命题和备考提供了借鉴。【一轮诊断】在一轮复习中,新闻类文本阅读存在以下问题:❶忽视文体特征。在答题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命题对材料内容上的考查,而忽视形式上的东西,造成不必要的失分。❷忽视答题角度。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角度,进而限制了思维。❸忽视分值设置。每道问题后面都标有它的分值,这一点最容易让人忽视

2、。然而问题后的分值往往暗示着得分点。忽视这一点,往往造成要点不全或答题啰嗦。这就是我们常在答题技巧上提到的“看分值答题”。【二轮定向】掌握常考的几种新闻体裁文本的阅读关注点:❶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写法。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有“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❷访谈。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就是访谈类文章。121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

3、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12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

4、潜心十年”。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

5、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

6、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

7、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2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

8、挂起钩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