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劝学》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4届高考语文《劝学》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3.doc

ID:56603818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9

2014届高考语文《劝学》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4届高考语文《劝学》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语文《劝学》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

2、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3、德育

3、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二、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

4、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

5、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2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

6、题的能力。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四:说教学程序: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第一课时: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2、解题。包括:(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3、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

7、。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7、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8、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7、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