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法例题详解.doc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

ID:56629654

大小:18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6-30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_第1页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_第2页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_第3页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_第4页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层法例题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如图1所示一个二层框架,忽略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的弯矩图,括号的数字,表示各梁、柱杆件的线刚度值()。图1解:1、简化为两个图:图2、图3所示..图2第二层计算简图图3底层计算简图2、计算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与弯矩..传递系数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底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2,其余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3。各层梁的弯矩传递系数,均为1/2.图4修正后的梁柱线刚度..图5各梁柱弯矩传递系数3、计算各节点处的力矩分配系数如:G节点处:H节点处:..其余各节点的力矩分配系数见图6、

2、图7。图6二层节点处力矩分配系数..图7底层节点处力矩分配系数4、采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梁、柱杆端弯矩(1)第二层:①计算各梁杆端弯矩。将各杆变成单跨梁,刚节点看成是固定端。..图8二层计算简图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各梁的固端弯矩(顺时针转向为正号左负右正),②各梁端节点进行负弯矩分配和传递,各两次,第一次负弯矩分配与传递后再进行第二次负弯矩分配与传递:③计算各柱的杆端弯矩。..下柱GHHGHI下柱IH下柱0.3320.6680.3530.4720.1750.8640.136-13.1313.13-7.327.324.368.77→4.39-3.

3、16←-6.32-1.0-1.25←-2.49-3.32-1.23→-1.660.410.84→0.420.72←1.430.234.77-4.77←-0.40-0.54-0.20.77-0.77↓15.05-13.62-1.43↓↓1.59-0.48-0.26图9二层弯矩分配传递过程(2)第一层:①计算各梁杆端弯矩。..图10底层计算简图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各梁的固端弯矩(顺时针转向为正号),写在各梁杆端下方:②各梁端节点进行负弯矩分配与传递,③计算各柱的杆端弯矩。二层柱的远端弯矩为各柱的近端弯矩的1/3(即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的远端

4、弯矩为近端弯矩的1/2...上柱下柱DEED上柱下柱EFFE上柱下柱0.1860.3480.4660.3080.1230.1560.4130.7090.0890.202-17.8117.81-8.898.893.316.208.30→4.153.15←-6.30-0.79-1.80-1.53←-3.06-1.22-1.55-4.10→-2.050.290.530.71→0.360.73←1.450.190.413.606.73-10.33-0.34-0.13-0.17-0.451.99-0.60-1.39↓↓18.92-1.35-1.71-

5、15.86↓↓↓↓1.203.37-0.450.86-0.20-0.70..图11底层弯矩分配传递过程5、将二层与底层各梁、柱杆端弯矩的计算结果叠加,就得到各梁、柱的最后弯矩图,详见图12。图12弯矩图(单位:)6、力矩再分配由以上各梁、柱的杆端..弯矩图可知,节点处有不平衡力矩,可以将不平衡力矩再在节点处进行一次分配,此次分配只在节点处进行,并且在各杆件上不再传递。在本题中,由于不平衡力矩相对较小,力矩可不再分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