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doc

ID:56643578

大小:19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3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预习过程】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叫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等于Pa;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而。2.课前活动:覆杯实验(教材P902题):将玻璃杯子装满水,然后用一张纸盖在水的上方,将水杯倒过来,观察发生的现象:。【学习过程】一.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内部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气体

2、也受重力作用,也具有流动性,气体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实验:按课本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1)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2)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3)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现象:。说明:。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和体验大气压强,并总结体验方法及其特点。“读一读”:实验(德国___________做的)成功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如:1.;2.。小结:1.大量现象都说明: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向都有.2.历史上最著名的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二.大气压究竟有多

3、大呢?将两个吸盘式衣钩挤压在一起,再将它们沿轴线方向拉开,通过活动可知大气压强很。实验:估测大气压的值[器材]容积为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原理]。[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V。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

4、为:。(4)由P=F/S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F/N注射器的容积V/cm3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cm活塞的横截面积S/cm2大气压强的值p/Pa(1)注射器内气体有部分残留,可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2)注射器活塞与筒壁有较大摩擦,可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可采取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带来的误差?;(3)该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原因还可能有哪些?。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标准大气压=_____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Pa。小结:1.最早测量大

5、气压的实验是实验.2.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约等于Pa.了解: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生活中一般随身携带的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来精确测量大气压。【巩固提高】1.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3)如图,用刻度

6、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①;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