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doc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doc

ID:56661935

大小:1.74 M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2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doc_第1页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doc_第2页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理念本节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构建互动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从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将其细化为许多小问题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问题而互动。以实验为主线——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到学习目标是“应需而生”;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探究向心力,并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观察分析、自主推导、讨论交流、反馈评价等都着眼于学生亲身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普通高

2、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也是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是教学重点。学生亲历向心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及分析论证等研究方法;同时,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发展对

3、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学情与教材分析先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也是难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圆周运动实例分析的前提;也为学好万有引力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作准备。由于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采用实验观察,感受向心力;分组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再由理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最后,经实践运用,巩固理解概念。

4、这也是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降低数学推理要求;这样,将知识难点的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若先用矢量法推导向心加速度,再求向心力,学生就会存在数学思维障碍,教学准备乒乓球(带小网兜)与水壶、笔芯管、尼龙细线,向心力演示仪;玻璃板,带细线的小铁球,视频与图片媒体,DISLAB一套(视教学条件而定)等教学过程一、趣味实验,激发悬念(一)出示器材,提出问题:“如何用很轻的乒乓球提起较重的水壶?”学生简短讨论,教师演示(如右图)(二)追问:轻小的乒乓球为什么能够提着较重的水壶呢?[设计意

5、图]通过趣味实验,使学生主动思考,对新内容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通过追问,理解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不能为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期待。二、实验探究,构建向心力概念(一)探究什么是向心力?1.观察分析,感受向心力:教师演示实验,再视频慢放;学生观察:光滑水平面上,小球在细绳拉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过程。问题:牵绳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球为什么做圆周运动?如果松手将发生什么现象?2.深入探讨,感知向心力:引导学生进行运动特征与受力分析,得出向心力的概念。3.创设情景,理解向心力:多媒体展示实际物

6、理情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理解向心力的方向、作用效果、来源及实质。[设计意图]将教材实验做改进,增强可操作性,视频慢速呈现“松手瞬间”的过程,实验、视频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将复杂的物理问题从简单入手;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的一般方法。[学情预设]学生初次接触向心力概念,不宜让学生独自举例和讨论,以免过于复杂或偏离教学目标;采用师生互动交流来理解向心力概念,更能突出概念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知识链接]教师用视频或图片展示:双人滑冰、魔盘游戏、链球运动、水流星、过山车、赛车转弯、骑车转弯、跑步转弯等,据教学实际适当取舍

7、,让学生体会向心力来源以及现实意义,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形象的展示。(二)探究向心力大小1.回顾情景,提出问题:回忆趣味实验,若增加水壶的重力(加水),怎么做仍能使乒乓球“拉住”水壶?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总结:将问题归结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思维从问题的表象引到问题的深层次,感到解决此问题的必要性。思维上探究也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式。2.动手体验,科学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做“轻球提重壶”实验,学生通过动手体验,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加

8、以猜想,总结出:向心力F可能与m、ω、V、r等因素有关。3.介绍仪器,分组探究教师简洁、细致介绍如图“向心力演示仪”;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与动手实验。[学情预设]学生对“向心力演示仪”比较生疏,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既简洁又到位地介绍仪器,否则会影响教学进程。若学生基础较弱,实验前,先进行小组相互交流、评价实验方案,设计好实验表格,以便更好完成实验。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小组交流:以组为单位,将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