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doc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doc

ID:56669267

大小:7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素材【教学素材】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

2、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二说明小农经济为何具有脆弱性?参考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是主要的形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过于沉重的压迫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2.阅读下列材

3、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图一 二牛抬杠(北方地区)    图二 唐曲辕犁——《国史概要》注: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操作较为灵便,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

4、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解析】 第(1)问,根据从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直接影响。【答案】 (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

5、进更适合区域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