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

ID:56671235

大小:1.9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03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_第1页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_第2页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_第3页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_第4页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1命题及其关系学案(一)学习目标:能说出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学习重点:命题的改写.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法一、新旧知识连接: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3;(3)3吗?(4)8是24的约数;(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6)他是个高个子.二、我能自学:1.认识命题的概念:①命题:可以叫做命题.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和“”这两个条件.所以上述6个语句中,(1)(2)(4)(5)是命题.②真命题:叫做真命

2、题;假命题:做假命题.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2.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叫做.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3、(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小结:命题概念的认识,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1.课堂练习:教材P4 2、3   2.课后作业:教材P8  A组第1题1.1.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学案(二)学习目标:能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学习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一、新旧知识连接: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条件:;结论:.二、我可以自学:1.阅读教材后写出下表中四种命题的形式:教材P6探究结论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

4、命题①写出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②例1:类比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③讨论:(教材P7探究)与同学讨论并写出原命题:“若,则”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出各自的真假间.④总结③得出结论一:;(教材P7)结论二:.⑤例2若,则.(利用结论一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2.小结:四种命题的

5、概念及相互关系.三、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1.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函数有两个零点;(2)若,则;(3)若,则全为0;(4)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2.课后作业:教材P8页  第2(2)题  第3(1)题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学案学习目标:针对具体命题,能说出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学习重点:对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断.学习方法:师生共研讨、生生互助。一、新旧知识连接: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教材P7图1.1-1)3.请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6、1)若,则;(2)若,则;(3)若,则;(4)若,则[二、我能自学:1.(阅读教材P9)把下列命题改写成“”或“”的形式:⑴若,则;⑵若,则;②例题1说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若x=1,q:则x2-4x+3=0;(2)p:若x=y,q:则x2=y2(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2.(教材P18-20阅读材料)说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命题p:A={1,2},命题q:B={1,3,5}(2)命题p:A={x

7、2x-1>0},命题q:B={x

8、x2-x-5>0}(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总结:从集合角度去理解命题:小充分大必要三

9、、达标训练:(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课堂练习教材P101、2、3四、课堂小结:1.充分条件的意义;2.必要条件的意义.五、课后作业:教材P13B组11.2充要条件学案学习目标:能写出简单命题条件的证明。学习重点: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一、新旧知识连接:(阅读教材P11)⑴“”是“”的条件.反过来“”是“”的条件。⑵若a、b都是实数,从①;②;③;④;⑤;⑥中选出使a、b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二、例题赏析1.要注意转换命题判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1:已知p:;q:x、y不都是,p是q的什么条件?(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分析:要考虑p是q的什么条件

10、,就是判断“若p则q”及“若q则p”的真假性从正面很难判断是,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