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

ID:56673438

大小:206.1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3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_第1页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_第2页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_第3页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_第4页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网络强度_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网络强度、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一个交互效应模型郭骁(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北京海淀100081)摘要:创新网络是中心企业与其周边的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由此将优先获得创新信息和资源等优势,这些优势能否转化为创新绩效,取决于团队内部的冲突管理有效性。就是考察企业的创新网络在什么样的内部冲突过程中更可能产生高创新绩效,明确冲突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的外部创新网络强度确实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合作式冲突会显著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一步放大创新网络强度的积极作用,更高效地转化为创新绩效。而同样发现,对抗式冲突和让步

2、式冲突作为两种消极的冲突类型,两者对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积极搭建外部创新网络的企业,同时提出了营造内部合作式冲突氛围的要求,为企业内外兼修提供了理论启示。关键词:创新网络;冲突类型;创新绩效;交互效应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755(2011)01-0038-07一、引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持续增长的动力保障,现在把中小企业视为重要“变革代理人”的动态观点已经获得广泛认可(Audretsch,1995;AudretschandThurik,2001)[1]-[2],中小企业已成为实施和实现创新的微观

3、基础,尤其是一些重大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往往发端自中小企业,再由大型规模企业通过收购中小企业或收购专利技术进一步放大创新效应,转化为现实的创新绩效,因此研究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具有饮水思源的重要意义。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主要是通过集群式的创新网络来实现的,单个中小企业难以具备创新的资源与能力,Freeman.C&RoyRothwell(1991)[3]和ChristianDeBnesson(1999)[4]就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认为集群的存在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生,也提高了企业创新的效率和效果。这一研究从结果变量上反映了创新网络的积极作用,但没有具

4、体论证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而魏江和叶波(2002)[5]以及郑健壮和吴晓波(2002)[6]则具体分析了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创新行为发生的机制,认为同行业中小企业由于承担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某一段,由此形成了互相依靠和协作的业务联系,这种联系由于其自利性而非常紧密,它们彼此间的竞争与合作从两个方面促进了创新的发生,首先是竞争的存在使得彼此寻求通过创新而超越竞争对手,或者通过模仿来追赶对手,其次是业务上的合作关系也促使它们共享信息与资源,互相启发和引导创新,长期的地缘和商缘形成的信赖与商誉也使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很高,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开展合作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竞合

5、效应的双重叠加提升了企业通过创新网络来增加绩效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组(1998)[7]在分析创新网络时,从软环境角度认为中小企业的不断消亡与产生过程中,地域文化的无形纽带作用将部分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创新网络。池仁勇(2005,2007)[8][9]认为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是通过相关研究机构、企业间的链接而成,网络的结点、关系链等属性决定网络的属性与功能,还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认为网络结点联结强度对企业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和新产品开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对企业创新收稿日期:

6、2010-12-14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作者简介:郭骁(1981-),甘肃兰州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专业为企业管理,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创新管理。·39·郭骁:创新网络强度、冲突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术机构以及与用户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指出了参与影响的主体。Freeman.C.(1991)[16]则明确提出了“创新网络”(InnovationNetworks)的概念,认为创新网络囊括了企业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还将创新网络划分为合资企业与研究公司、合作研发协议、技术交流协议、直接技术投资、许可证协议、分包、生产分工、

7、供应商网络、研究协会、政府资助等类型。国内的相关研究中,盖文启和王缉慈(1999)[17]认为创新网络是地方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主体)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系统,他们描述了创新网络的整体形态和主体构成。王大洲(2001)[18]从参与创新网络的主体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认为主体间一方面通过竞争来争夺有限的创新资源(人才、信息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整合资源来合作实施技术创新,整个创新网络就是在这种竞争与合作中动态滚动发展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合过程更新整个创新网络,促进网络中的企业在可控风

8、险范围内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