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 .doc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 .doc

ID:56674621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4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 .doc_第1页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 .doc_第2页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习目标在理解等差数列定义、如何判定等差数列及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及应用,明确等差数列的性质,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等差数列的相关计算.合作学习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与公差,作为一类特殊的数列,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质?又如何去证明或判定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呢?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1.对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我们定义等差中项在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这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1)2,(  ),4;(2)-12,(  ),0;(3)a,(  ),b.2.等差中项定义由三个数

2、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符号表示:2A=a+b⇒A=    . 【思考】(1)在等差数列{an}中,是否有2an+1=an+an+2成立?等差数列又可以怎么叙述?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的前一项和后一项的等差中项.(2)等差中项可应用于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的性质问题1:列举几个数列,观察数列的特点,研究公差与数列单调性的关系.性质1: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若d>0,则{an}是递增数列;若d<0,则{an}是递减数列;若d=0,则{an}是常数列.问题2:探究等差数列{an}中任意两项an,am之间的关系.它

3、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由此也可得到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另一种表示:an=am+(n-m)d公差的另一种表示:d=,性质2:an=am+(n-m)d,d=.问题3: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m+an=ap+aq一定成立吗?特别地,m+n=2k,则am+an=2ak成立吗?性质3: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m+an=ap+aq.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4.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证明你的结论.5.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a4+a7=15,a2·a4·a6=45,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四

4、、变式训练,深化提高6.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求此三个数.7.已知a,b,c成等差数列,求证:b+c,c+a,a+b也成等差数列.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参考答案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1.(1)3 (2)-6 (3)2.问题1:略问题2:an=am+(n-m)d分析:证明等式,可以考虑从等号的两侧证明,能够利用的是前面掌握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得am=a1+(m-1)d.an-am=[a1+(n-1)d]-[a1+(m-1)d]=(n-m)d,∴an=am+(n-m)d.即等式成立.问题3:am+an=ap+aq一定成立;

5、当m+n=2k时,am+an=2ak成立.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4.证明: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与an-1(n>1),求差得an-an-1=(pn+q)-[p(n-1)+q]=pn+q-(pn-p+q)=p,它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an}是等差数列.5.解:∵a1+a7=2a4,∴a1+a4+a7=3a4=15,由此得到a4=5.又∵a2·a4·a6=45,∴a2a6=9,即(a4-2d)(a4+2d)=9,∴(5-2d)(5+2d)=9.得d=±2.当d=2时,an=a4+(n-4)d=2n-3;当d=-2时,an=a4+(n-4)d=13-2n.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6.

6、解:设这三个数分别为x-d,x,x+d.则解得∴相应地,所求三个数为3,5,7或7,5,3.7.证明:∵a,b,c成等差数列,∴2b=a+c.∴(b+c)+(a+b)=a+2b+c=a+(a+c)+c=2(a+c),∴b+c,c+a,a+b成等差数列.说明:如果a,b,c成等差数列,常化成2b=a+c的形式去运用;反之,如果求证a,b,c成等差数列,常改证2b=a+c成立.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